医生谈大肠癌的预防,需要关注的大肠癌高危因素不仅仅只有肠息肉
引子:谈起大肠癌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老年人得的疾病,觉得离年轻人很远,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属于老年癌症之一的大肠癌也逐渐年轻化,就在年前我就分别查出来两例大肠癌分别为在圣诞节前查出来的37岁的一位高中教师(直肠癌)以及春节前查出来43岁的程序员(横—乙状结肠癌),我也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分别谈过,我会把链接留在文章末尾,大家可以查看下这里就不细谈了,就我个人所见过的最年轻病例是我在进修学习的时候遇见的一位16岁少女,查出来乙状结肠癌。
综上所述可见目前大肠癌的发病年纪是在逐渐年轻化的,大肠癌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在医学上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及结肠癌。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我国男性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四,女性排名第三,且发病率逐年在升高,以前的数据来说直接肠癌50岁以上是发病的高发期,说其是一种老年癌症确实也是合理,但是根据这几年的数据来看,30岁以下的发病率已经升高为直接肠癌总发病率的10%。
大肠癌的发病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反复讨论过其与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样息肉发病的相关性,这里就不细谈了,但是大肠癌并非只有肠息肉这一种发病诱因,平时也总有网友们让我说一下大肠癌的其他发病诱因,一直没时间谈这个问题,那么本文将谈一下大肠癌的其他诱发因素。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生活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下面将分别谈一下。
一、饮食因素:“酒肉穿肠过,病根入肠道”
根据研究证明,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是非常密切的,高脂饮食和大肠癌的发病关系非常密切,根据研究约6%的大肠癌发病与长期食用红肉有关(红肉即猪肉、牛肉、羊肉等,它们在营养学上被统称为红肉,是指在烹饪前颜色为红色的肉类,不光是说前面这三种,其实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呈红色的,所以被统称为“红肉”。);约5%的患病者与饮酒关系密切。
所以预防大肠癌必须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议多吃膳食纤维食物,低盐低脂饮食。
二、生活因素:“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天谁是谁”
有些人明明知道一些生活方式并不不健康,但是其并未在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例如吸烟、喝酒、缺乏锻炼、天天宅在家里,其实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都会大大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根据研究生活因素引起大肠癌的风险,是仅次于不健康的饮食因素的。例如长期坐着和缺乏锻炼的人群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高于经常锻炼者4倍的,另外肥胖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发病风险之一,约三成的大肠癌患者体重超标。
三、化学致癌物因素:“烧烤吃的香,病从口中入”
大肠癌的发病往往和一些化学致癌关系密切,例如一些腌制的肉类食物中因为处理不当常含有亚硝酸盐,大肠癌最主要的致癌物就是亚硝胺及其化合物。又例如油炸、烧烤的食物中甲基芳香胺类物质和大肠癌的发病亦密切相关。
相关链接:味精、方便面、猪肝会致癌?假的,这才是真正的致癌物
四、癌前病变:“潜伏中的定时炸弹”
这个应该是很多人在意的例如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等,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反复说过了在这里就不细谈了,链接如下,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链接:反复腹泻、腹痛,治疗效果差,您听说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吗?
五、生物因素:“总有人想害朕”
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寄生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因素在现代已经相对较少,肠道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血吸虫等,其中就拿血吸虫来说,其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移行至肠壁的血管末梢在黏膜下层产卵,会照成肠粘膜的反复损伤,导致糜烂及溃疡的发生,然后肠道修复后再损伤,从而形成损伤—修复—再损伤,导致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从而最终发生大肠癌变,而且血吸虫会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胆汁分泌出现异常,导致癌变更易发生,所以一旦发现血吸虫一定要及时治疗和定期复查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