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如何正确看待药食同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可供食用的普通食品,另一方面则是“药食两用物品”。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那么,药食同源该如何看待呢?
食物主要是提供营养且无毒,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病,食物性质平和,药物则性味相对厚重猛烈,因而食物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食养”和“食疗”两个方面,这些既是药物又是食品的物品常具有补益作用,尤其用于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面。
食养是依据个人体质,科学严谨的搭配食材,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在疾病初起和渐消期时,可合理运用食养理论,扶正以驱邪。
食疗则是以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基础,将食物作为药物,运用方剂学原理施治。

“药食同源”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药食两用”是今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