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科学喝豆浆 保你更健康

常驻编辑 心理健康 2021-07-09 豆浆

大家都知道,豆浆,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因其营养丰富成为都市人早餐必备的饮品,老少咸宜。然而,只有科学饮用豆浆才能起到保健功效,如何才能取其优势而避其劣势呢,且看看下面的建议吧!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豆浆对健康有哪些好处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强身健体。每百克豆浆含蛋白质45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15克、磷45克、铁25克、钙25克以及维生素、核黄素等,对增强体质大有好处。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止糖尿病。豆浆含有大量纤维素,能有效的阻止糖的过量吸收,减少糖分,因而能防止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日常必不可少的好食品。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治高血压。豆浆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钾、镁,是有力的抗盐钠物质。钠是高血压发生和复发的主要根源之一,如果体内能适当控制钠的数量,既能预防高血压,又能治疗高血压。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治冠心病。豆浆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钾、镁、钙能加强心机血管的兴奋,改善心机营养,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流防止血管痉挛。如果能坚持每天喝一碗豆浆,冠心病的复发率可降低50%。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止脑中风。豆浆中所含的镁、钙元素,能明显地降低脑血脂,改善脑血流,从而有效的防止脑梗塞、脑出血的发生。豆浆中所含的卵磷脂,还能减少脑细胞死亡,提高脑功能。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治癌症。豆浆中的蛋白质和硒、钼等都有很强的抑癌和治癌能力,特别对胃癌、肠癌、乳腺癌有特效。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止支气管炎。豆浆所含的麦氨酸能起到防止支气管炎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从而减少和减轻支气管炎的发作。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止衰老。豆浆中所含的硒、维生素E、C,有很大的抗氧化功能,能使人体的细胞“返老还童”,特别对脑细胞作用最大。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止老年痴呆、便秘、肥胖。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仅如此,豆浆还能改善骨骼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然而,如果不能科学饮用它,反而会有损于健康。饮用豆浆,千万别踏入下面这八大误区: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1、豆浆性质偏寒,消化不良、嗝气和肾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少喝豆浆。另外,豆浆在酶的作用下能产气,所以腹胀、腹泻的人最好别喝豆浆。另外,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由于豆浆是由大豆制成的,而大豆里面含嘌呤成分很高,且属于寒性食物,所以有痛风症状、乏力、体虚、精神疲倦等症状的虚寒体质者都不适宜饮用豆浆。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2、豆浆里不能加红糖,因为红糖里面有多种有机酸,它们和豆浆里的蛋白酶结合,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白糖就不会有这种现象。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3、有人喜欢用暖瓶装豆浆来保温,这种方法不足取,因为暖瓶温湿的内环境极有利于细菌繁殖。另外豆浆里的皂毒素还能够溶解暖瓶里的水垢,喝了会危害人体健康。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4、豆浆一定不要与红霉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因为二者会发生拮抗化学反应,喝豆浆与服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最好在1个小时以上。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5、常喝豆浆注意补锌,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好的物质。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豆浆煮熟,长期食用豆浆的人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锌。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6、不要在豆浆里打鸡蛋。很多人喜欢在豆浆中打鸡蛋,认为这样更有营养,但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7.切勿喝超量。一次喝豆浆过多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8.切勿饮用生豆浆。很多人喜欢买生豆浆回家自己加热,加热时看到泡沫上涌就误以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的有机物质受热膨胀形成气泡造成的上冒现象,并非沸腾,是没有熟的。饮用没有熟的豆浆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豆浆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会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并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状。预防豆浆中毒的办法就是将豆浆在100℃的高温下煮沸,就可安心饮用了。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饮用豆浆后出现头痛、呼吸受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绝不能延误时机,以防危及生命。1Xl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牛奶豆浆白米粥谁是早餐最好选择 吃早餐有原则禁忌
  • 未煮熟的豆浆害处大 天天喝豆浆的好处和坏处揭秘
  • 自制豆浆小心食物中毒
  • 豆浆没煮沸会食物中毒?
  • 饮用豆浆也要注意这些禁忌
  • 喝豆浆的错误方式有哪些
  • 晚上喝豆浆好不好
  • 可以空腹喝豆浆吗?
  • 揭秘喝豆浆的6个禁忌
  • 豆浆机致癌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