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肚子消风!就靠原地小跑步
关于跑步,你还在等什么?
两位朋友的身材改变了!这大大刺激了我们这群欧巴桑和欧吉桑。
一位是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打从认识以来,他就属于略胖、有点腰围的身材,想不到这二、三年他自行创业比较忙,没碰到面,日前再遇到吓了大家一跳,身材精壮如小伙子不打紧,居然还出了一本减肥的书。
他善加利用科学仪器监测自己的身体数据,再佐以饮食控制与运动。
另一位认识四、五年,虽然体力不错,大伙儿登山健行时他总是一马当先,但是身材同样属于略为发福的模样。想不到相隔二、三个月没见,他整个肚子都不见了,而且居然只用了一招就恢复身材─每天晚上边看电视边原地跑步。
在这两位好友的启发下,让我这个总是以「没时间」当藉口的懒人,下定决心结合两家之长:买体重计和体脂计,再用码表及笔记记录每天的运动量,然后抽空档原地跑步,同时边跑边伸展自己的双臂,不管是前后摆,往上伸展或一边扩胸,总之就是同一时间内做两种类型的运动。
这种原地小跑步非常方便,不必找场地,不必装备(穿鞋或赤脚皆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二、三分钟也好,三、四十分钟更棒,总之只要愿意随手登录时间,每天跑步的总量就不会太少。
从演化来讲,人类的身体结构可以算是所有动物中最适合长途奔跑的,虽然有许多动物跑得比人类快,持续力却比人类差。
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举办马拉松比赛,除了人类,所有动物都会倒毙而亡,因为牠们没办法连续跑十个小时以上。据说现在非洲还有些原住民会徒手追赶羚羊,跑到羚羊因为无法排汗体温上升而倒毙,再轻鬆扛回部落大打牙祭。
有学者研究指出,人体的结构为了适应长跑,演化出种种独门武器。首先,从头部到颈部有一条韧带,能在跑步时让头来回摆动平衡,再加上臂部的稳定,足以让身体保持流线省力的顺畅。
我们的嘴巴则能吸入大量的空气,全身的汗腺更是一流的体温调节器,许多动物都缺乏这种流汗功能。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会给予持续跑步状态一种美妙绝伦的奖赏,有个名词叫做「跑步者的愉悦感」,指的就是当我们跑到筋疲力竭、体力似乎即将耗尽时,大脑会适时分泌大量的脑内啡,这是一种类似吗啡的兴奋剂,让人的情绪高亢,原本的肌肉痠痛和似乎即将虚脱的感觉就此一扫而空,得以继续往前奔跑。
几十万年前的人类就是靠着跑步才免于挨饿,顺利存活下来。
许多跑马拉松的朋友都说,跑马拉松会上瘾,指的大概就是「跑步者的愉悦感」太吸引人了。
当然,关于跑步,日本着名作家村上春树已写过太多文章,对于一个用脑过量的作家来讲,跑步确实可以锻鍊写稿需要的体力,也能抒解用脑过度或情绪压力形成的「虚脱感」。
也有朋友感性地表示,人生有太多不确定的状态,因此必须在许多不确定之中寻找确定,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跑步。因为在跑步时,用的完全是自己的力量,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这种说法蛮有趣的,也的确是人在不确定时代中的自我求生之道。许多动物实验与人类社会学研究都显示,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困惑与精神压力足以把人逼疯。
比如不断被引用的「巴甫洛夫制约反应」─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动物会被环境刺激所影响,却没看到相关的另一面:一旦铃声与食物出现的关係变得不确定时,狗就精神错乱了。
面对似乎有规则,却又常有例外的不确定状况,连狗都会发疯,更何况是人呢?
不管从生理或精神健康而言,我们都必须找到方法舒缓「不确定」带来的压力,这是每个现代人共同面对的课题。
这几个月来,我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原地跑步,我没有用跑步机,也不是在路上跑。有研究指出,在道路上跑步比在跑步机上容易受伤,小腿胫骨也容易疲劳与紧张,再加上地面状况不一致,容易扭伤、跌倒,甚至骨折。
我知道有许多朋友买了跑步机,但也有很多人一曝十寒。我从来不会想买这类运动器材,因为太占地方了,仪器又要特别去操作调整,实在太麻烦,所以我选择老祖宗的方法,站起来就跑,不用任何準备与装备。
我的原地跑步仿效那位成功瘦身的朋友,跑的幅度非常小,因此几乎可以说受伤风险为零,毕竟有许多人在路跑时,往往因为没做好热身而造成肌肉扭伤。
以前也有很多人会在运动前,以伸展运动当作热身,但现在诸多研究都证明,没有暖身就做肌肉伸展,反而会对肌肉细胞间的结构造成破坏,更容易受伤。
安全的热身是温和地动一动身体各部位,或是轻轻鬆鬆地慢跑,或是像我这样轻轻地原地跑步,都很理想。
总之,原地跑步让我进入运动人生。
本文摘自《李伟文的退休进行式》/李伟文(牙医师.作家)/时报出版
两位朋友的身材改变了!这大大刺激了我们这群欧巴桑和欧吉桑。
一位是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打从认识以来,他就属于略胖、有点腰围的身材,想不到这二、三年他自行创业比较忙,没碰到面,日前再遇到吓了大家一跳,身材精壮如小伙子不打紧,居然还出了一本减肥的书。
他善加利用科学仪器监测自己的身体数据,再佐以饮食控制与运动。
另一位认识四、五年,虽然体力不错,大伙儿登山健行时他总是一马当先,但是身材同样属于略为发福的模样。想不到相隔二、三个月没见,他整个肚子都不见了,而且居然只用了一招就恢复身材─每天晚上边看电视边原地跑步。
在这两位好友的启发下,让我这个总是以「没时间」当藉口的懒人,下定决心结合两家之长:买体重计和体脂计,再用码表及笔记记录每天的运动量,然后抽空档原地跑步,同时边跑边伸展自己的双臂,不管是前后摆,往上伸展或一边扩胸,总之就是同一时间内做两种类型的运动。
这种原地小跑步非常方便,不必找场地,不必装备(穿鞋或赤脚皆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二、三分钟也好,三、四十分钟更棒,总之只要愿意随手登录时间,每天跑步的总量就不会太少。
从演化来讲,人类的身体结构可以算是所有动物中最适合长途奔跑的,虽然有许多动物跑得比人类快,持续力却比人类差。
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举办马拉松比赛,除了人类,所有动物都会倒毙而亡,因为牠们没办法连续跑十个小时以上。据说现在非洲还有些原住民会徒手追赶羚羊,跑到羚羊因为无法排汗体温上升而倒毙,再轻鬆扛回部落大打牙祭。
有学者研究指出,人体的结构为了适应长跑,演化出种种独门武器。首先,从头部到颈部有一条韧带,能在跑步时让头来回摆动平衡,再加上臂部的稳定,足以让身体保持流线省力的顺畅。
我们的嘴巴则能吸入大量的空气,全身的汗腺更是一流的体温调节器,许多动物都缺乏这种流汗功能。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会给予持续跑步状态一种美妙绝伦的奖赏,有个名词叫做「跑步者的愉悦感」,指的就是当我们跑到筋疲力竭、体力似乎即将耗尽时,大脑会适时分泌大量的脑内啡,这是一种类似吗啡的兴奋剂,让人的情绪高亢,原本的肌肉痠痛和似乎即将虚脱的感觉就此一扫而空,得以继续往前奔跑。
几十万年前的人类就是靠着跑步才免于挨饿,顺利存活下来。
许多跑马拉松的朋友都说,跑马拉松会上瘾,指的大概就是「跑步者的愉悦感」太吸引人了。
当然,关于跑步,日本着名作家村上春树已写过太多文章,对于一个用脑过量的作家来讲,跑步确实可以锻鍊写稿需要的体力,也能抒解用脑过度或情绪压力形成的「虚脱感」。
也有朋友感性地表示,人生有太多不确定的状态,因此必须在许多不确定之中寻找确定,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跑步。因为在跑步时,用的完全是自己的力量,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这种说法蛮有趣的,也的确是人在不确定时代中的自我求生之道。许多动物实验与人类社会学研究都显示,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困惑与精神压力足以把人逼疯。
比如不断被引用的「巴甫洛夫制约反应」─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动物会被环境刺激所影响,却没看到相关的另一面:一旦铃声与食物出现的关係变得不确定时,狗就精神错乱了。
面对似乎有规则,却又常有例外的不确定状况,连狗都会发疯,更何况是人呢?
不管从生理或精神健康而言,我们都必须找到方法舒缓「不确定」带来的压力,这是每个现代人共同面对的课题。
这几个月来,我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原地跑步,我没有用跑步机,也不是在路上跑。有研究指出,在道路上跑步比在跑步机上容易受伤,小腿胫骨也容易疲劳与紧张,再加上地面状况不一致,容易扭伤、跌倒,甚至骨折。
我知道有许多朋友买了跑步机,但也有很多人一曝十寒。我从来不会想买这类运动器材,因为太占地方了,仪器又要特别去操作调整,实在太麻烦,所以我选择老祖宗的方法,站起来就跑,不用任何準备与装备。
我的原地跑步仿效那位成功瘦身的朋友,跑的幅度非常小,因此几乎可以说受伤风险为零,毕竟有许多人在路跑时,往往因为没做好热身而造成肌肉扭伤。
以前也有很多人会在运动前,以伸展运动当作热身,但现在诸多研究都证明,没有暖身就做肌肉伸展,反而会对肌肉细胞间的结构造成破坏,更容易受伤。
安全的热身是温和地动一动身体各部位,或是轻轻鬆鬆地慢跑,或是像我这样轻轻地原地跑步,都很理想。
总之,原地跑步让我进入运动人生。
本文摘自《李伟文的退休进行式》/李伟文(牙医师.作家)/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