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跑步更好!这运动做完继续燃脂,躺着都会瘦!
想要健康,只靠跑步根本不够;现在「跑走运动」才是真王道!
最近两、三年,路跑取代了单车,成为台湾最热门的全民运动,想要参加一场路跑或马拉松也总是一位难求。根据统计,十几年来路跑活动每年场次从42场增加至626场(2015年),成长了将近15倍。不仅路跑活动数目增加,活动内容也越来越多元,例如Hello Kitty路跑、Trick or Run万圣节路跑、萤光夜跑等都让许多没有路跑习惯的民众体会到,路跑不再只是埋头跑步的活动。根据体育署统计,路跑窜升为台湾人最爱的运动前三名,有四分之一的运动人口,选择慢跑做为平日的休闲兴趣。
当身边的亲朋好友们纷纷拿出运动鞋,準备起跑,你是否也想跟进呢?但对刚入门的人来说,跑步有两点需要克服,第一是体力不足,担心跑到筋疲力尽、喘不过气;第二是怕膝盖关节磨损,造成运动伤害。别担心,试试看「跑走运动」一次解决两种担忧吧!
什么是「跑走运动」?
先来介绍「运动」的定义:
对人体来讲,只要有在动,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效果,所以不管是跑步也好、走路也好,都一定有消耗能量的作用。
「跑」的定义:
当人体以时速6公里以上在前进的过程当中,会有两脚离地的状况。
「走」的定义:
当人体以时速6公里以下在前进的过程当中,随时会有一脚保持踩地的状况。
「跑走」的定义:
简单来说,它就是跑步的一种。不过它混合了「一脚踩地的走」跟「两脚同时离地的跑」,在慢跑跑到肌肉疲劳前,改为快走进行,走一会儿再恢复为跑步,以「慢跑、快走、慢跑、快走..」轮流交替进行,而且它的速度通常不会太快。
「慢跑+快走」=「跑走运动」
有些人如果身体有过旧伤、肌力或耐力不足、膝盖不好等等的因素,使得他没有办法直接跑步,他必须由慢速的走,慢慢变成快速的跑。在过程中,走跟跑之间会形成一个比例,譬如他可能先走路9分钟、跑步1分钟,变成走路8分钟、跑步2分钟;进而慢慢去调整比例,提高跑步的时间;到最后也可以变成纯粹的跑步运动。所以现在有一派运动人士认为「跑跑走走、跑跑走走」可能比单纯的跑步更好、更有效果。
再多知道一点─跑走运动的由来
「跑走运动」是由美国奥运田径选手 Jeff Galloway所提出的,他从1978年开始研究不会造成运动伤害的马拉松训练方式,发现跑走运动非常适合跑步初学者,并且对于身上有旧伤、体力较弱的中老年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跑+走」才能增强后燃效应,躺着都能瘦!
「后燃效应」是什么?
运动时加速了身体代谢,理所当然消耗脂肪,当你停止运动后,回到正常的代谢速率之前的时间,还会燃烧掉许多的卡路里,这就是「后燃效应」。有氧运动(像是步行、快走、慢跑等等)的后燃效应比较好,越剧烈的运动反而后燃效应越差。
为什么跑走的后燃效应比较好?
因为跑走运动活动了你全身的大肌肉,使用很多的能量,运动的时间较长;而剧烈运动的时间很短,回到正常状态的所需时间也比较短,要回复正常所使用的能量也比较少。
譬如说,你不会冲刺一百公尺超过1个小时,但跑步或走路就可以很容易地超过1个小时。像是踩剎车让火车停下来,要比较长的时间,大型肌肉就像火车一样,启动它比较慢,让它停下来也比较慢。但是要让小车停下来,一踩剎车就立刻停住了。
如果冲刺100公尺只花了30秒,身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如果跑步或走路可以维持1个小时,身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相对也会比较久。整体来说,「走路或跑步」时间花的比较多,所燃烧的脂肪也会比较多。
本文摘自《跟着奥运级随队医师「跑走」就对了》/叶文凌(现任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外伤骨科主任)/资料夹文化
最近两、三年,路跑取代了单车,成为台湾最热门的全民运动,想要参加一场路跑或马拉松也总是一位难求。根据统计,十几年来路跑活动每年场次从42场增加至626场(2015年),成长了将近15倍。不仅路跑活动数目增加,活动内容也越来越多元,例如Hello Kitty路跑、Trick or Run万圣节路跑、萤光夜跑等都让许多没有路跑习惯的民众体会到,路跑不再只是埋头跑步的活动。根据体育署统计,路跑窜升为台湾人最爱的运动前三名,有四分之一的运动人口,选择慢跑做为平日的休闲兴趣。
当身边的亲朋好友们纷纷拿出运动鞋,準备起跑,你是否也想跟进呢?但对刚入门的人来说,跑步有两点需要克服,第一是体力不足,担心跑到筋疲力尽、喘不过气;第二是怕膝盖关节磨损,造成运动伤害。别担心,试试看「跑走运动」一次解决两种担忧吧!
什么是「跑走运动」?
先来介绍「运动」的定义:
对人体来讲,只要有在动,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效果,所以不管是跑步也好、走路也好,都一定有消耗能量的作用。
「跑」的定义:
当人体以时速6公里以上在前进的过程当中,会有两脚离地的状况。
「走」的定义:
当人体以时速6公里以下在前进的过程当中,随时会有一脚保持踩地的状况。
「跑走」的定义:
简单来说,它就是跑步的一种。不过它混合了「一脚踩地的走」跟「两脚同时离地的跑」,在慢跑跑到肌肉疲劳前,改为快走进行,走一会儿再恢复为跑步,以「慢跑、快走、慢跑、快走..」轮流交替进行,而且它的速度通常不会太快。
「慢跑+快走」=「跑走运动」
有些人如果身体有过旧伤、肌力或耐力不足、膝盖不好等等的因素,使得他没有办法直接跑步,他必须由慢速的走,慢慢变成快速的跑。在过程中,走跟跑之间会形成一个比例,譬如他可能先走路9分钟、跑步1分钟,变成走路8分钟、跑步2分钟;进而慢慢去调整比例,提高跑步的时间;到最后也可以变成纯粹的跑步运动。所以现在有一派运动人士认为「跑跑走走、跑跑走走」可能比单纯的跑步更好、更有效果。
再多知道一点─跑走运动的由来
「跑走运动」是由美国奥运田径选手 Jeff Galloway所提出的,他从1978年开始研究不会造成运动伤害的马拉松训练方式,发现跑走运动非常适合跑步初学者,并且对于身上有旧伤、体力较弱的中老年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跑+走」才能增强后燃效应,躺着都能瘦!
「后燃效应」是什么?
运动时加速了身体代谢,理所当然消耗脂肪,当你停止运动后,回到正常的代谢速率之前的时间,还会燃烧掉许多的卡路里,这就是「后燃效应」。有氧运动(像是步行、快走、慢跑等等)的后燃效应比较好,越剧烈的运动反而后燃效应越差。
为什么跑走的后燃效应比较好?
因为跑走运动活动了你全身的大肌肉,使用很多的能量,运动的时间较长;而剧烈运动的时间很短,回到正常状态的所需时间也比较短,要回复正常所使用的能量也比较少。
譬如说,你不会冲刺一百公尺超过1个小时,但跑步或走路就可以很容易地超过1个小时。像是踩剎车让火车停下来,要比较长的时间,大型肌肉就像火车一样,启动它比较慢,让它停下来也比较慢。但是要让小车停下来,一踩剎车就立刻停住了。
如果冲刺100公尺只花了30秒,身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如果跑步或走路可以维持1个小时,身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相对也会比较久。整体来说,「走路或跑步」时间花的比较多,所燃烧的脂肪也会比较多。
本文摘自《跟着奥运级随队医师「跑走」就对了》/叶文凌(现任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外伤骨科主任)/资料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