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顶部浸出液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的浅表组织细胞也是愈近顶部愈呈幼稚像,及至髓部顶端充满大而长的纺锤形细胞。鹿茸的基底部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间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鹿茸的平均值。鹿角帽是锯掉鹿茸后留在头上的剩于骨化物,每年春季脱落形状如盘,可补肾温阳。
一般我们上药店买到的都是鹿茸的粉片和血片。排血后把在鹿茸中上段切下的称做白粉片。粉片厚约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细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气。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
本品甘咸性温,入肾经,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峻补肾阳,益精血,宜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症见阳痿遗精,官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等,可本品单用或配入复方。如治阳痿不举,小便频数,《普济方》用本品与山药浸酒服;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等,可与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等配伍;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气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证,亦常与人参、黄芪、当归同用,如参茸固本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2.肾虚腰脊冷痛,筋骨痿软
本品入肝肾经,既补肾阳,又强筋骨,常用于肾虚骨弱,症见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齿迟、行迟、囟门闭合迟等,可与五加皮、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医宗金鉴》)。若与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同用,可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
3.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止带,宜于冲任虚寒,崩漏不止,虚损赢瘦,常与山茱萸、龙骨、续断等同用。若配桑螵蛸、菟丝子、沙苑子等,可治白带量多清稀,如内补丸(《妇科切要》)。
4.阴疽内陷不起,疮疡久溃不敛
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有托毒生肌之效,宜于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或疮疡久溃不敛,常与熟地黄、肉桂、白芥子等配伍。
用法用量:1~ 2g,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热证、阴虚阳亢者均当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雌二醇,胆固醇,雌酮,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磷脂酰胆碱,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硫酸软骨素A,前列腺素等。还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及多种无机元素。
2.药理作用:鹿茸具性激素样作用,能促进幼龄动物体重增长和子宫发育,显著增加未成年雄性动物(大、小鼠)的睾丸、前列腺、贮精囊等性腺重量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老年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再生过程,促进伤口、骨折的愈合,有明显抗溃疡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能量供应及保护心肌细胞膜完整性并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抗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加快急性失血性低血压的恢复。并有抗诱变,抗炎,保肝,酶抑制,抗肿瘤等作用。
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1.鹿角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性味咸、温;归肾、肝经。功能温肾阳,强筋骨,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煎服,行血消肿。适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6~ 15g。阴虚火旺者忌服。
2.鹿角胶 本品为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味甘、咸,温;归肾、肝经。功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赢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3~ 6g,烊化兑服。阴虚火旺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