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她那头标志性的金色卷发,也是后来刻意染出来的。
还有那个脍炙人口的电影 《律政俏佳人》,用非常幽默的手法,演绎了美国人对金发女郎的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美貌和智慧并存、乐观自信的金发女郎。
据后人分析,这个“金发傻妞”的说法源于近代欧洲,主要是受了一些文学和戏剧作品的影响。再后来,很多电影也总爱塑造“无脑”金发女郎的形象。结果,在这种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出现了“ Dumb Blonde”的刻板印象。
当然,如今“ Dumb Blonde”也就是个说笑的梗罢了,没人会太当真,很多女性为了增加魅力,也都喜爱把头发染成金色。比如下图的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她那根金灿灿的大辫子,就是刻意染的。
这是2014年,季莫申科刚出狱那会儿,估计是时间紧,没怎么捯饬,头发更是没能及时漂染,一下子就暴露了——不知道当年美女总理的粉丝们,能不能接受今日的大妈。
实际上,更早前的欧洲人,并没有金发女郎脑子不灵光的说法。比如下图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天使也是金发的——金发除了美,还带着神圣、纯洁的概念。
如今,正如前面说的那样,“ Dumb Blonde”虽然还会被人拿来开玩笑,但已经没有人会真的认为漂亮性感的金发女性=天生傻冒了。
毕竟,你反过来想想,那些长得磕碜的,就一定有真本事和过人之处了?
相比金发女郎,金发老汉们,却曾经一度不太受待见。
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男人顶着一头金发,被认为是敏感和脆弱的象征。
你就看欧洲那些赫赫有名的男性统治者们,从罗马的凯撒算起,到近代的拿破仑,很少有浅金色头发的大佬出现。
更别提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大卫、亚瑟王等等,他们都是黑发或者深棕的头发。
至今,在欧美的电影中,金发男也一般是男二男三的存在,很少担任主角。比如《哈利波特》和《权力的游戏》等等。
金发男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跟纳粹杜撰出来的那套“高贵的雅利安人”的荒谬说法不无关系。
像下面这个非常受希特勒器重的“布拉格屠夫”——金发碧眼小瘦脸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就是当年纳粹种族主义者们最理想的“雅利安男人”的样板,以至于那时有句话说:“每个纳粹照镜子的时候,希望看到的,都是海德里希的模样。”
然而,后来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的研究成果却是这样的:
德国人的雅利安基因占19.5%;苏格兰人(凯尔特人)占7%;俄罗斯人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分最高的是波兰,超过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只占18%,不如中国维吾尔族21%;印度操印欧语民族中雅利安基因占39.5%。
科学告诉我们,现实中,所谓的“金发碧眼”,并非雅利安人的特有标配,反倒是在浅巧克力肤色,黑发浓密的印度北方地区的中高种姓人群中,雅利安血统仅次于占比最高的斯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