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主义」劝退35岁高龄员工,中年人这几种能力必须拥有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
据AI前线报道,一位腾讯内部员工透露,腾讯开始又一轮架构调整,1985年前出生的非高层人员将要被“优化”。
消息流出后,网友议论纷纷。
在许多人看来,35岁正值事业巅峰期,奈何在残酷的职场它却被贴上了“高龄”的标签。
其实,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腾讯 20 周年会议上就曾表示:在未来一年内,有 10% 不再胜任的管理干部要退。此次调整,是腾讯在干部体系上的调整,腾讯希望借此让干部体系“年轻化”。
简言之,如果你今年35岁了,能力与职位却不匹配,那么你就是他们劝退的对象。
35岁在职场上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再看一组数据你就知道了。
公务员考试的年龄上限是 35岁。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会明确规定年龄必须要 35岁以下。
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曾说过一句话:“我想强调年轻和技术的重要性。年轻人要更聪明。”
相比于青春活力的年轻人,35岁后的中年人无疑不被偏爱。所以,人到中年这几种能力你必须拥有!
01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不可替代性,是你在社会生存最好的筹码。
在网上看过一个最牛司机的故事。
这位司机学历不高却深受欢迎,因为他做事能力一流,解决问题总有多种方法。
他除了是司机,还兼任秘书、后勤等多个角色。
有时,领导出差一路需要的辅助工作都由他一个人负责,例如开车、订酒店,甚至联系客户。
公司曾招过专职人员,负责领导交代的某个专项任务,但最终都不如他。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他成了领导身边最信赖的助手。
记得白岩松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不可替代性,是你在社会生存最好的筹码。
在面对中年困惑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否拥有具有稀缺性的能力?
02
触底翻盘的能力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
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
我发现现在普罗大众有一个特质就是对周围环境的极度敏感以及对于一些后果的琼瑶式想象。
常见句型是:
“我这件事情没做好,周围人一定会瞧不起我。”
“今天被老板骂了,走在路上都觉得周围人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这个机会错过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我们常常强调对于过去的复盘能力非常重要,因为不断去咀嚼过去到底哪一个点出了问题,再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就可以以过去为戒,从而使得过去的种种挫折真的在为接下来的“更好”铺路。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更加理性的男性群体,也会在面对各种失败可能性时展开极端式想象,而不是去理性分析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也就是稻盛和夫在“六项精进”里说的: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