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来俄罗斯留学,我一直赞成宽妈的说法,初中毕业就直接来吧。
年龄越小学习越快,一年预科后,4年已经大学毕业了,再读一年或两年就硕士毕业了,这个时候才22-23岁,世界名校,科班出身,干什么都好。
但是这么小来留学,我一直觉得他们读书少。
是文化课专业课读的不够?不是,是读那些闲书、名著等。

在国内从小读书的时候,基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高中阶段更是别想,在上了大学阶段,那些愿意学习,肯看书的年轻人,都会大量的看书。
来俄罗斯留学的这些孩子,每天的时间都在背单词,备课,查资料,自己准备衣食住行,还要抽空娱乐游戏外出,也没有时间看闲书,养不成习惯,就没有了看书的这个意识和念头。
在国内,孩子们初中前甚至高中阶段,家里都是把他们当做孩子看的,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做大人一样对待,教给礼仪、待人接物、讲解规矩,遵守传统,知书达理,这些方面,他们都知之甚少。
以至于,和这些留学生接触,已经27-8或者30岁了,他们的一些做法让人吃惊,不是一般的吃惊,是大大的吃惊。
在国内是有酒文化之说,酒文化也不是一定要拼酒,一定要每顿酒喝死,那样的话,山东男人早都死光了。
酒桌是国内人际交往的一个场所,是一个信息交换,加深感情,打发时间的聚会方式,这跟外国人去酒吧,年轻人去迪厅,差不多的意思。

一般有什么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说,酒桌上谈事,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可以掌握时机,可以郑重其事也可以轻描淡写地提出,可以察言观色,事情不妥也可以有多种挽回和重说的时机,你到办公室里谈正事,对方如果一句不行下一句就是逐客了。即使朋友间有时也会找个酒局的场合谈,旁边谁一搭话,这边就顺水推舟成了,有不妥的事,在酒桌上清淡一提也算众所告知。
在俄罗斯吃饭就是吃饭,大家闷着头,各自对着自己那盘菜,卖力的吃,不出一点声音。
我有限参加的几次,吃几口抬起头看看,会很生气,这TM的一长桌人低着头跟喂猪式,怪不得都那么胖。
国内交友有规矩,不能逾越,酒局里有朋友带来的嘉宾,一见如故,一见仰慕的,也不能贸然贴近乎,几番酒下来,对方如果对你有好感,想表达感谢,会说,以后到某某(我的地盘)说一声。那你也不能捣蒜一样的瞎点头,那要回:行,我如果去,和谁谁一起去。
你不能甩开朋友,自己就答应去了。
如果对方没有邀约,自己主动说起:我最近会到你的城市去,到时会去叨扰你。那对方也应该不能立刻答应,正常的回答是:好,热烈欢迎,来之前,让某某给我个电话,我好好接待你。
同样不能甩开朋友,自己奔磕头兄弟样子去。
在山东,如果喜好凑酒局的,几乎每天都有局,年轻时体力好,就喜欢组局。
有圈里的年轻人来客,自己觉得接待一下,气氛和档次都差点劲,一般都会问问大哥,晚上有局吗?大哥么,本来没有局这也有了,小弟会说:“我这有倆客,方便一起带着?”
布市亚洲宾馆中餐厅,左边第三是韩哥的漂亮媳妇

一般大哥们有客,如果没有特别私人的事情谈,也会顺便把平时要好的几位哥们一起叫过来陪客,让朋友看看我结交的朋友和哥们,也可以侧面说明我的层次和能力,说什么山东喝酒就怎么样的,是真不深入了解山东,我的酒量是啤酒一瓶,或白酒1两半,但驰骋酒场20年,也没喝到一次不省人事。
我本来属于能折腾,创业型的,喜欢天马行空走南闯北,被几个好哥们天天约着,就懒惰起来,哪也不愿去,呆着,就盼着中午晚上有个局,那时,听到谁有客,高兴坏了:来来,我帮你请请,正愁没客,叫大家一起来。
所以,跟我几位好哥们的朋友,后来也都成了朋友,这个朋友的关系再好,也是隔着哥们的好朋友,有什么交往和交际也不能逾越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