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学生放课,当38岁的物理老师李永乐再次拿起粉笔,讲台下空无一人,只有三脚架支起的一台摄像机。
素色的衬衫扎进西裤,半框眼镜背后目光平和,右手写板书,留给镜头的大多是左脸。
李永乐身上打着两个标签——“网红科普教师”和“名校教师”。“教师”,是串联两者的纽带。
白天,他是人大的附中的金牌教师,一个班50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有48人;
到了夜里,他是西瓜视频签约的视频创作人,“学生”从几个班,增加到1170万人。
如今,“视频创作人”的队伍飞速壮大,职业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时代图景下,「最人物」联合「西瓜视频」开设「我的职业是视频创作人」专栏,聚焦视频背后的身影。
从小到大,李永乐身上的光环一直都在。
高二那年,他凭借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
在北大的四年,他又辅修了经济学,最终以物理、经济双学士学历毕业。
大四时,他放弃了令人称羡的保研资格“试试考研”,对他来说,成为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几乎是手到擒来。
4年北大,3年清华,李永乐对两座中国最高学府颇为了解,也深有感触,他说:“北大是培养科学家的,知道为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而清华是培养工程师的,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
北大养花,清华种树,李永乐两者兼备,最终成了一个园丁。
在人才辈出的清华北大,李永乐的选择有些格格不入。求职之初,他也曾站在几家500强企业的面试场上,但徘徊之后,还是认为“传道、受业、解惑”才是自己的归宿。
因为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与这份职业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李永乐产生了宿命般的迷恋,他十分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早在研究生期间,他就在一所培训机构兼职,利用课余时间录制网课。
彼时,互联网还处于蛰伏期,李永乐只知他费时一年多录制的100多个小时课程,被打包卖到了一些区县,至于其他,再无下文。
等到他再次想起这些视频,已经是整整9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