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合唱队的男孩们大多由于变声而退出,而周深的嗓音则变得愈发惹人侧目:
“变声期没有等我,他就走了。”
男生大多声音粗哑,声音尖细的大多是女生,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群之中,似乎没有周深的位置。
彼时的他,就像是笼中的孔雀,极具“观赏性”。
指指点点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加避讳,“不男不女”、“变态”、“人妖”、“娘炮”……诸如此类的声音渐渐传入十几岁的周深耳中。

“小时候,同学们没有意识到有些话不是那么善意。”
然而,甲之涟漪,乙之波澜。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语言暴力带来的痛苦难以名状、旷日持久。
初中3年,他再没在公共场合唱过一首歌,努力压低嗓音融入人群。时至今日,他在正式场合说话时仍然习惯性压嗓子,“我已经不知道放松是什么样子了”。
2010年,18岁的周深赶上了互联网大潮,以“卡布叻”(“卡布”是日本电视剧《铁甲小宝》中主角卡布达的名字;“叻”是贵州的一种方言,表示语气)为网名,进入YY网络台做网络歌手。
“那些话”成为横亘在他心中的阴影,让他贪恋网络给予的安全感。只有躲在“卡布叻”后面,周深才能挥洒自如。
“卡布叻”翻唱的 《化身孤岛的鲸》很快吸引了大批的网友,很多网友喊他“卡布女神”,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活在人群里的鲸,“我一直很孤独”。
人海之中的孤独最难消解,以至于在他后来的歌《浅浅》中,录制时临时起意加入了曲末的美声吟唱,出自歌剧《爱的甘醇》第二幕里的咏叹调《偷洒一滴泪》——
百般孤独,偷洒泪珠。
大多数人认识周深,始于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其实,早在第一季筹备之初,他就已经被列入邀请名单。为“卡布叻”着迷的不仅是海量网友,还有节目组的导演们。2012年、2013年,他相继拒绝了不同导演的数十次邀约。到了2014年,已经失败2年的导演还在坚持,节目开启前的一连两三个月,每天都变着花样给他发语音,然而他拒绝的理由则是一成不变:“我不想活生生地站在那么多人面前,我知道肯定会听到不好的话,我中学时代已经听够了。” 但是,当看到坚持了3年的导演还不放弃,并且扬言要去机场堵他时,他心软了,“很少有人为我的事情这么上心”。

在《中国好声音》的盲选舞台上,21岁的周深怯怯地说,他是来找自信的。“在生活中听过我唱歌的人都会觉得很奇怪,我就想来到这个舞台,让4位专业的导师听一下,我是不是能够唱歌,能不能唱出自己的未来。”彼时,他经历了高考失利,父母砸锅卖铁送他到乌克兰留学,但几经辗转,他还是放弃了牙医专业,选择了“没什么前途”的美声。
走上这条路,他又一次孤立无援,在他的《中国好声音》亲友区,空无一人,与之冷战中的父母是通过贵阳当地的报纸,才得知有4位导师中,有3位为儿子转身。齐秦说:“作为一个歌手,你不要再怀疑自己。”那英说:“你有这样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就是要赞扬你!”杨坤说:“你的声音跨越年龄、跨越性别,有太多可能性了!”
2014年,周深参加中国好声音
比赛播出后,周深守在电视机前,播到“迎面走来的小伙子叫周深”时,他关掉了电视,过了一会儿,又鼓起勇气打开、再关掉、再打开……就这样重复了二十多次,才终于把10分钟的片段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