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很努力很努力地去争取自己理想中的成功,但最终仅仅换来了金钱,很大程度上,还是被鄙夷的金钱。

2003年,《幻城》出版,郭敬明的初中语文老师黄国荣特地买了一本。
初中时,郭敬明曾写过一篇文章,黄国荣印象深刻,“那些小商贩都被他写活了”。
但看完《幻城》后,他却陷入了疑惑:“他现在的文章,唉……我还是欣赏他初中写的东西。要我说呀,他要是真想拿诺贝尔奖,还得像初中那么写文章。”
9年后的2012年,莫言得到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举国沸腾。同年,郭敬明进入电影行业,开始筹备作品《小时代》。
当年,莫言的版权收入,是2150万,不足郭敬明电影票房的一个零头。
2011年,莫言曾说:“如果依靠写作去买房子,现在真的是很难的事。靠写作过上像郭敬明的生活,全国估计也就只有郭敬明了。”

莫言(左) 郭敬明(右)
2013年,《南方周末》为郭敬明颁奖时,坐在座位上的郭敬明颇为骄傲。跟他一同获奖的是地产大亨冯仑,科技新贵雷军,还有影后李冰冰等。
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他是作家、出版人、导演、商人,他制造的文化产品,抚摸并撩拨了那些迷惘的青少年,成为他们的趣味代言人。他备受争议,又无可置疑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力,成为耀眼并年轻的“富一代”。
郭敬明确实是个能赚钱的好商人,却不是个好作家;他是制造话题的好艺人,却不是好导演;他是权威的老板,却不是最友善的老板。
极度想要获得认可,却又屡屡受挫的他,更多的只是一个可怜人——跟芸芸众生一样,在这个世界的傲慢和偏见的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