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图)
保价容易理赔难。2022年9月以来,顺丰快递频上微博热搜,事件均与保价物品理赔有关:“顺丰寄丢11000元手机赔1000元”“顺丰同城寄丢20克黄金,保价8000元只赔2000元”“顺丰保价1.8万的手办破损只赔500元”。有网友看后直呼,保价“保了个寂寞”。
对此,顺丰集团发布声明称,即时责令专职团队检视现有相关流程是否满足客户的期望,同时调查事件全过程;对于连续热搜引发的社会关切,公司深表歉意。
保价是指寄件方除缴纳快件寄递费用外,根据快件的声明价值,按约定比例缴纳一定的保价费,快递服务组织在保价限额内,根据快件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对保价的快件,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对未保价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理赔没有那么容易,保价理赔难也不是个例。据《2021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收发快递七十多件。在服务消费者的黑猫投诉平台,有1.8万余条与“快递保价”相关的投诉,涉及多家快递公司。
北京德和衡(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绍华称,快递保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险,而是一种用于货物运输情境下的增值服务,即快递运输服务与提供担保服务的是同一家公司。他认为,这种快递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理赔机制,不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9月28日,顺丰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为回应舆论和公众关切,计划在11月前推出新的保价服务,其中部分服务将全损全额赔付,同时赔付时效和周期也会缩短,最快仅需半天。
“完美受害者”
29岁的刘铭说不好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
9月10日中秋节当天,因工作需要,家住杭州萧山区的刘铭要将20克黄金送至杭州拱墅区的一位客户手里,全程25公里。像往常一样,他在顺丰同城下单,快递员上门拿货、送货,自己安心等待客户收货即可,从没出现丢件的情况。保险起见,刘铭按市价给20克黄金保价8000元,支付保价费40元。
但意外出现了。当天晚上6点48分,也就是黄金被送出一个多小时后,快递员打来电话,称黄金丢了。“他说他把黄金放在上衣口袋里,上衣放在车上,然后去上厕所,回来就发现黄金没有了。”刘铭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快递员语气很镇静,没有表现得很慌张,他说已经报警了,还问我有没有保价,并表示公司会有赔付。”
理赔过程不像快递员展现得那样轻松。9月11日,刘铭接到顺丰客服电话,对方表示“愿意赔付2000元”。刘铭不接受赔偿方案,询问自己明明保价了8000元,为什么只能赔2000元。
刘铭称,顺丰工作人员没有做出解释,只表示要等公司理赔部上班后才能办理,让他等电话。他觉得对方在拖延时间,为了推进理赔速度,9月11日下午,刘铭联系顺丰客服,提出不按黄金的品牌价格赔付,而是按照上海黄金交易所当天的金价388元一克进行赔付,即20克黄金赔偿7760元。“只要能解决,自己损失一点也行。”
顺丰表示9月12日上班后才能处理,后又称13日才能处理。刘铭觉得理赔“非常不顺利”,为了解决问题,他报了警。警方称这属于个人遗失,可协助查找。
此后刘铭又向当地媒体求助,同时开始走司法程序,在网上申请立案进行民事诉讼,案由是快递服务合同纠纷——他做好了花长时间来“扯”这件事的准备。
9月12日中午,刘铭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第二天登上微博热搜。9月13日午后,顺丰同城股价跳水,跌超10%,后有所回升。截至发稿,话题#顺丰寄丢20克黄金保价八千只赔两千#阅读次数达4.3亿。
媒体的关注快速推进了事件的解决进度。9月12日下午3点,在求助稿件刊发3小时后,“顺丰的人打电话过来说马上给你赔,签个理赔确认函就行。”9月13日中午,刘铭收到了顺丰赔付的8000元整。
刘铭分析,自己这件事之所以会被关注,是因为在这之前的一个星期左右,“顺丰寄丢11000元手机仅赔1000元”的事情引起了关注,但因寄件人夏女士仅选择了2元保价,因此丢件后顺丰提出赔偿1000元。后将赔偿金额提高至2500元,因与手机有较大差额,夏女士仍表示不接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