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奕宏对表演纯粹的热爱,从他大学的专业成绩就一目了然。
他与陶虹一起搭档,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第一个专业课100分。
即使同班同学片约不断,段奕宏仍然一心抱着剧本研究角色,几乎是教室、寝室、排练室“三点一线”的模式。

左一为陶虹,右一为段奕宏
伴随他的除了看不完的剧本,还有巨大的自卑。
来自偏远新疆的段奕宏,普通话说的并不标准,身边的同学比他形象好,见识也比他广阔,他似乎永远只能做一个陪衬。
没有家庭背景的他,只能拼命学专业课,狂躁与自卑交替在这个小镇青年的心中,不断发酵。
对于段奕宏的自卑,周迅曾这样说:它是他的动力。
为了不被看轻,他曾通宵在排练场练戏,将要熄灯时,就藏在道具后面,等巡夜的老师离开后再悄悄走出来,继续排练。
对此,他说:“这是上进心带给我的自虐,我用一种苦肉的方式安放自己。”

一个新疆伊犁走出的少年,不被家人理解,与父亲旷日持久的战争,工人家庭所诞生的“尴尬”演员梦,交通闭塞的小镇与北京之间的距离,中央戏剧学院那几年带给他的巨大自卑,构成了完整偏执的段奕宏。
陶虹说:“那时候的段奕宏就像一根绷紧的绳子,随时可能会断掉的样子。”
回首来时的路,段奕宏走得很艰难,绷紧背后全是伤痕,他一直对抗着自己的自卑。
1998年,段奕宏以全优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他进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钟爱舞台戏剧表演。
对于影视表演,他的内心是抗拒的。
直到2003年,他出演娄烨的电影《颐和园》,同年出于对《二弟》角色的好奇与对王小帅的信任,他再次出现在大荧幕上,段奕宏逐渐被大众知晓。

2003年电影《二弟》二弟(段奕宏 饰)剧照
朋友们劝他:“你上了大银幕就紧跟着再来第二部、第三部电影作品,三部片子你就立住了”,而段奕宏不管,他又回到了话剧舞台。
因为一部叫做《恋爱的犀牛》的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