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水泥堆里浑身沾满涂料,颜料在头发上结成块,在最后一笔落下之前,她的确与刮腻子的女工看起来无异。工地上的刷墙师傅有时会在一旁调侃“这跟我干的活差不多”,张丽佳也随声附和。
在墙面上涂抹、挥洒,她的眼里只有画,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开阔,沾满粉尘的盒饭也可以果腹。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tx/efa584d0a520dbf8.jpg)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经同学介绍,她接到了一份到社区画壁画的工作,近150平米的墙面上要画3组画。
爬上最顶上的横栏,她颇费了些力气,支撑的竹竿突然断了一根,她近乎踩空,尖叫声从9米高的天花板落到地面。四下无人,她只能靠自己,一寸一寸挪动,小心翼翼地换根竹竿继续工作,至今心有余悸。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tx/352ceff0357678bb.jpg)
几天后,准备收工,老板提出各种更改要求,当时承诺的40元/平米的费用也没有结尾款,她把性命吊在空中,最终只拿到了车费。
那天晚上,回到30元一晚的酒店,她洗了热水澡,顽固的涂料还残留在额前,只有一台掉了按键的电风扇,她闭着眼睛,向着风吹来的方向,完工的成就感填补着几天的疲惫。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tx/6ed7b0d68fbe72da.jpg)
壁画艺术的美,不仅仅体现在画面本身的样式,也包括画面边缘与建筑墙面节点之间的处理。
对于服务于客户的壁画师来说,在自我表达和商业化之间寻找平衡,就像是壁画的边缘,是一种宿命,颇有张力。艺术与面包从来是个两难,而张丽佳找到了中间值。
她做过一个总结,“80后”甲方喜欢浓墨重彩,“90后”喜欢笔墨丹青,“00后”则偏爱二次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她在其中做出了取舍。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tx/e18bd5391f7306af.jpg)
张丽佳总结三代人需求差异
刚开始的时候,她的壁画也不是一定可以让业主满意。艺术创作者有自己的构想,然而受制于客户的需求,当创造一次次在现实的压力中被铲掉重来,张丽佳有过抱怨,也颇有获益。
“客户喜欢什么,画什么就可以了。”有时相同的作品她不得不画上七八次,一年里有接近两个月在重复同样的工作,然而在妥协之中,她的笔法在一点点精进。
脚手架上的高山流水让她懂得满足,而脚手架下的面包也让她在追求不凡的同时学会理解敬畏。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tx/734405fcb3cb4cfb.jpg)
像大多数艺术创作者一样,从事小众职业的张丽佳一直都希望艺术交流是广泛的,而不是一个窄口的交流。
2018年9月,做程序员的表哥敏锐地捕捉到了,抖音似乎有重新定义艺术表达的可能,便鼓励张丽佳尝试将自己画壁画的过程拍下来。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tx/62ce2f3ad069f73e.jpg)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丽佳注册了“壁画师·佳佳”的抖音账号。但因为有些害羞,前几条视频在发出后不久就被设为了私密状态。12月5日,她又尝试着上传了一个视频,是一幅在感冒中创作的《鸿运当头》,瀑布山石,缀着红叶,忽然引来了十八万个点赞,创作的积极性当即被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