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春晚舞台,马季携冯巩、刘伟、赵炎等弟子共同演绎相声《五官争功》,因形式新颖、文学构思精妙轰动全国,给人以新的思考。
“这五官全长我脑袋上,这是有机整体呀!谁头功,谁二功?谁拿头份奖金?我分不清楚啦……”
马季相声《五官争功》
然而就在53岁的马季再次迎来相声事业高峰时,他突发大面积心脏血栓,住院3个月,期间报了三次病危。
回忆起父亲马季病重住院的那段时光,马东说:“他总是很快乐,心态也好。”
1996年,是马季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此后,桃李满天下的老先生,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虽然生活平静简单,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相声事业。

马季与赵炎
这一年,62岁的马季受邀请去澳洲演出。
马东从自己蜗居的郊区转移到了城市,请假全程陪伴在父亲左右。
他发现原来悉尼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所在角落那般单调落魄,他觉得自己这种“一号就知道三十号能做什么的日子”没什么可继续的了。
相比之下,父亲的生活才叫生活,那种深深的边缘感,使27岁的马东毅然决定回国,进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开始从事电视工作。
彼时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节目诞生,那种随意轻松的形式,让这个从小在相声语言世界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耳目一新,他想要投身到这个领域中去。
他立马向父亲透露了这个想法,但当时马季没当真,心里想:年轻人嘛,想法总会变的。
只是他没想到马东坚持下来了,还做得有模有样。
马东学成回国后投身电视行业,最初主持的节目是《有话好说》。看了这个节目,马季感受到儿子付出了很多努力,有很大的进步,他内心骄傲无比。

《有话好说》节目组,左二为马东
2001年,马东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他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令大家耳目一新。
那句 “也许你委屈,也许你不服,但你被淘汰了”的口头禅,让观众印象深刻。
他更长的时间是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文化访谈录》,从2004年起,一干就是7年。
《文化访谈录》背负文化舆论宣传任务。受限于节目属性,节目收视平平,收视率基本排在中央3套最后三分之一的位置,有时甚至垫底。
尽管收视率差强人意,但身兼制片人与主持人的马东却很用心。他常常为了一个访谈,熬夜读10万字以上的资料。

与27岁就名扬四海的父亲马季相比,马东人到不惑之年,依旧未能成为“腕儿”,也没能过上“腕儿”的生活。
他活在父亲巨大的盛名之下,却没有占到一点点便宜。
这是马东自己的选择,他从未想要与父亲走同样的人生道路。父亲马季在相声舞台上谈笑风生,儿子马东在互联网时代大浪淘沙。
时代给了父子两人不同的岔路口,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看到儿子后来的成就,马季更加庆幸自己割断了儿子与相声的缘分,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且努力实现的事业。

马季步入晚年后,回顾自己从事相声的经历,感慨万千。
整整50年时间,姜昆、冯巩等大腕都是他的徒弟,酸甜苦辣都有,但是苦占一多半,其中的磨难与诱惑数不胜数。
马季曾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我很担忧相声界后继无人,一些搞相声的人,不务正业去玩影视;有的相声人,十几年还只会说一个段子;还有一些人名义上在团里挂着,实际上跟影视公司签了约,随时等着去拍电视剧。这样的情况能接好相声的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