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告别的仪式都没有。”说起这些,小女孩的眼泪吧嗒往下掉。
一些孩子因贫穷陷入窘迫。小怡家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碗米饭,平常日子,只能用玉米碴子煮点稀粥,过年的米也是向邻居借的。
她很少交朋友,一次在去上厕所的路上,她听见同学叫她“乡巴佬”。从那时起,她开始逃学。

小怡
还有一些故事,藏着欺骗。有父母说,把孩子寄养在这几天,结果一去不返。一些说自己出去打拼,等赚了钱就把孩子领回来的,后来也杳无音讯。
成人世界的残酷,投射在孩子身上,留下大小不一的烙印。他们过往的人生,荆棘灌丛围绕,惊涛骇浪相随。最后,独自被留在荒原上。
他们被送到柏剑的面前。有朋友劝他拒绝,别助长弃养的风气。他想着心一横,把孩子还回去,又狠不下这个心。
柏剑想了想,人要是有路能走,谁愿意把孩子送来这里。

“要记得,你们不是废物。”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柏剑设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来“梦想之家”的孩子,必须要写出自己的20条优点。
挂在墙上的小板子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不马虎、爱干净、有礼貌、爱护小动物......
柏剑觉得,即便孩子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些优点,但这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会往这个方向努力。“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

柏剑要求孩子们写下自己的优点
在梦想之家,必须要遵守纪律。柏剑列出20条“不准”的规定,每个人都要手抄一遍家规,打架、吵架、不尊重长辈列在榜首。
规矩近乎严苛。在梦想之家,16公里的长跑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内结束。在学校上学的孩子,7点前要出门上学。11点半,必须等所有人到齐,念完感恩词,“老爸”发话才能吃饭。
下午还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蛙跳、仰卧起坐、俯卧撑,每一项都要完成。
留在家里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读经典——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和经典名著——为了让孩子知礼义,懂孝道。孩子生日,柏剑会强调,这也是“母难日”,“许愿的时候要记着娘生你的痛苦”。
尽管,大多数父母很少再来看看自己的孩子。
柏剑还是执着地帮孩子找父母,“希望保持长期来往。”逢年过节,要是能联系上原生家庭,柏剑会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备好年货,回家和父母团圆。
后来,柏剑对媒体解释这么做的缘由:“第一要让孩子知道有根,第二是为了让孝道从他心底生出来,这样他才能在社会上真正阳光起来,才能自如地表达爱。”

柏剑和孩子们的合影
一个东北汉子,原本没有这么细腻。
最开始,他更像“教练”,下命令,不服就揍。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态度也软了下来,更像是“父亲”的角色。他开始细微地观察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考虑。
一次吃饭的时候,刚来的女孩因为想家,吃饭吃到一半,突然哭着跑上楼。柏剑看在心里,也没追,让女孩平时最聊得来的姐姐去安慰。收拾碗筷的时候,柏剑默默留了碗饭菜在桌上。
有孩子吵架斗嘴,柏剑也不动手,把他们拉到跟前,伸出两个拳头。
“拳头碰拳头,那多疼呀。如果一个拳头变成巴掌,还疼不疼?两个拳头都变巴掌,碰在一起就不疼。做人要多包容,双方都想着攻击,只会两败俱伤。”

柏剑走上助养这条路,是一个意外。
故事回溯到他22岁那年。那会,柏剑刚刚被分到学校做体育老师。庞浩是他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只比他小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