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浩是学校里有名的“刺儿头”,看人不爽,就用拳头解决。班主任说了几句重话,他就拿着砖头追过去。教导主任是个老头,眼镜被他打碎了3副。
但柏剑的体育课,庞浩从未落下一节。班主任找柏剑求助,柏剑啊,你多跟他聊,这孩子以前成绩挺好的,这样下去非辍学不可。
柏剑应了下来。几次谈心之后,他才知道,庞浩的父母正在闹离婚,谁也不着家,庞浩连顿饱饭也吃不上。偶尔双方气不过,就拿庞浩当出气筒。

柏剑就在铁架床上办公
柏剑留庞浩在自己的宿舍住下。直到有一天,庞浩把柏剑的积蓄全偷了,拿去网吧消费。柏剑找到他时,他抵死不认。柏剑觉得伤透了心。冷战了几天,柏剑气得咳嗽,嗓子说不出话。
庞浩觉得愧疚,跪在柏剑面前,“我一定改,他们对我也不好,以后我管您叫爸。”
后来,柏剑说,收养庞浩,是因为他知道辍学意味着什么。

柏剑出生在辽宁葫芦岛的大山里,兄弟姊妹5人,他排老幺。家里供不起这么多孩子读书,哥哥姐姐就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他,早早辍学打工,贴补家用。
上学要走10里的山路,柏剑总是一口气跑到学校。后来,老师发现他的田径天赋——运动会比赛,他比第二名快了整整两圈。
他就靠着一双腿,跑出了大山。
1993年,他凭借着体育特长,考上了锦州师范专科学校,成了全乡第二个大学生。家里出不起学费,就拿着簸箕到处筹钱。靠着十里八村的街邻的接济,柏剑才上了大学。
“马拉松是个很苦的项目,穷人的孩子只有两条腿。体育很公平,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要肯练,都能练出来。”
对于“梦想之家”的孩子来说,练跑步是背水一战的选择。因为家庭的各种原因,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不高。有些孩子还在社会上流浪过几年,更是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体育没有起跑线之分,只有肯努力。走体育这条路,说不定能抓住上大学的跳板,赢得光明的未来。
后来,在26年的时间里,柏剑近乎执拗地实践着这套教育方法。
这同样引来不少争议:孩子们以后只能走体育专业?这不是在剥夺他们发展的可能?这么高强度的训练,孩子能接受得了吗?
事实上,一些成果摆了出来。
“梦想之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奖牌和证书,那些是孩子们在各大比赛中拿到的。他成功培养出48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包括西安交大、中国地大等学校。

孩子们得到的奖杯和证书
最令柏剑感到光荣的是,2010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柏剑率领运动队代表鞍山第二中学参赛,队里的一个女孩,意外拿到国际第三的成绩。
同年,在丹东国际马拉松赛事上,前六名中有5个是柏剑的孩子。

家人和朋友对柏剑的评价是,这人特虎。
局面开始不受控,孩子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养孩子,哪有这么容易?
首先,是钱的问题。几十个孩子住在一起,吃穿用度都要花钱。这些年,柏剑早已摸清楚哪里的批发市场最实惠。大到外套羽绒服,小到内衣裤袜,都是柏剑一手搞定。商铺老板见到,问他是不是来上货。
衣服便宜,但是鞋子一定要买贵一些的,“要专业的马拉松跑鞋。”
日常开销也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最多的时候,梦想之家容纳了40多个孩子。2天就能吃完一袋大米,每个月的伙食费就要七八千。
最头疼的是9月。孩子们考上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最多的时候,有5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加在一起,就是五位数。
那年,柏剑把自己的信用卡都刷爆了。十几张信用卡,拆了东墙补西墙,补不上缺口,好几家银行把他拉进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