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孙红雷经常吃不饱肚子,于是便去同学家蹭饭解解馋。
住的地方逼仄,吃的饭寡淡无味,在8岁之前,孙红雷甚至没有穿过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
小时候的孙红雷
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计,孙妈妈撇下脸面,隐瞒着孩子们在外面到处借钱,每个月借到10块钱才能保证一家人不被饿死。
就在孙红雷大哥结婚的前夕,家中所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一夜长大。
有次下午放学后,孙红雷亲眼目睹了母亲借钱被拒绝的场景。
他清楚地听见隔壁的阿姨对着自己的母亲大喊:“老朱啊,你怎么又来了,这个月我们家也没钱!”
邻居阿姨的叫嚷声成为他心里的一根刺,人在极度贫穷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尊严可言的。
这无情的一幕被年仅13岁的孙红雷看在眼里,他大哭一场后,意识到自己现在还能吃得上饭,都是靠妈妈每个月放下脸面去借钱得来的。
那是一种没有尊严的贫困,其根源并不是那栋破旧老房子所带来的拥挤与寒冷,而是因为贫穷所遭受的冷漠与无情。
那一刻,孙红雷在内心下定决心,绝不能再让妈妈受委屈,当时还年少力微的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到母亲身边,与她一起捡剩菜叶子。
小时候的孙红雷
很多年后,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家庭的处境:“家里是活活吃穷的。”
在孙红雷有限的童年记忆中,自己的父母一直为钱而纠结,他们是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人。
他想要抚平父母脸上的皱纹,抹平他们心底的伤痛,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心智比很多同龄人成熟。
童年生活的窘迫,让孙红雷非要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家庭境况。
少年时期的孙红雷
父亲是一位哲学老师,只是孙红雷没有继承父亲身上的知识分子血统,反而有些离经叛道。
他仿佛自小就是一个异类,总喜欢自己呆着,听听邓丽君的歌,情到深处还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1987年,一部好莱坞歌舞片《霹雳舞》引入中国,影片中的年轻人随着音乐节奏,酣畅淋漓地舞动身体,看上去自由而放松。
这让刚刚上高中的孙红雷着迷其中,他开始一遍遍反复观看这部电影,并尝试着模仿里面的分解动作,跳得可谓是有模有样。
一年后,有人在哈尔滨青年宫开了一个霹雳舞舞蹈班,孙红雷迫切地想要去进行专业学习,但他不敢向父母开口要学费。
在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长辈定会要他以学业为重,不会支持他学习霹雳舞。
为了心中所爱,他瞒着家长,自己凑够了学费报名去学习霹雳舞。
那段日子,孙红雷过得甚是纠结。
与伙伴们在排练厅练舞,享受着舶来艺术所带来的新鲜感,在舞步中完全释放自我;回到家中,他又要承担着隐瞒父母的愧疚感。
可纸从来都包不住火,孙红雷偷着跳舞的事情被父亲觉察了出来。
他恳求父亲让自己继续跳舞,看到儿子如此坚决,孙爸爸给他提了一个条件,“你要是能在跳舞比赛中拿到名次,我就支持你跳这支舞;如若拿不到名词,就回来好好学习,专心准备高考”。
父亲最后的通牒,让孙红雷感觉到了一丝希望,他参加了哈尔滨市「冬之火」霹雳舞舞蹈大赛并摘得桂冠。
之后又在重庆举行的全国霹雳舞大赛中夺得亚军,将奖品冰箱变现为700元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