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学院念书时,腾格尔最初的身份是“舞蹈生”。那时候他5点起床练晨功,上课需要压腿、下腰、翻跟头,每天辛苦不说,因为要控制体重,连饭都不敢多吃。
就这么坚持了两个月,腾格尔崩溃了,他开始琢磨换专业,学乐器,虽然也辛苦,但起码不是“体力活”了,而且他也喜欢。
就这样,腾格尔转入了乐器班,学三弦、拉马头琴、弹钢琴,偶尔练习一下古筝,因为痴迷邓丽君,他有时也会学一首《甜蜜蜜》。
没想到吧,腾格尔真的会弹古筝
成长在草原上,他天生对音符敏感:
“我的听力特别好,钢琴上的某个键,我听了就能把它唱出来,一弹,就是这个音。当时,我开始自己学作曲。”
靠着天赋,腾格尔在临近毕业时拿到了留校名额,一边在艺校当老师教三弦,一边还在学生乐队做指挥。

在艺校念书的腾格尔(一排左三)
在人生的第20年,腾格尔忽然有了考大学的想法。
1980年,腾格尔进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成为了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
那一年,他满怀期待与欣喜地背上行囊,踏上离家的路,故乡清透的天空和绿绿的草原被他抛到身后,随着少年时光一同远去。
这是腾格尔生命中简单的一天。他不曾想,余生自己会无数次透过时光裂缝,去回望这个告别故乡的时刻。

腾格尔一家合影前排:父母后排左起:小妹、10岁的腾格尔、姐姐、哥哥、大妹

离开了绿绿的草原和清清的湖水,腾格尔努力在城市中寻找归属感。
在天津念大学时,他是贫困生。每个月可以收到学校给的18元补助,外加家里每学期寄来的,他每月可供支配的生活费不足40元。
受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影响,腾格尔酷爱喝酒和吃牛、羊肉。于是他将周五定为“火锅日”,每到这天他都会独自一人来到饭店,点上2斤羊肉和半斤白酒,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连汤底都要喝掉”。
可是腾格尔爽了,钱包却空了。
碰到没钱的时候,腾格尔坐在教室里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明明是音符,可到了他眼中就全变成了火锅、烧酒和羊群。

大学时期的腾格尔
实在熬不住了,腾格尔就想方设法地改善伙食。
某个冬天,乐器老师拜托腾格尔去饭馆买只烧鸡回来,他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走在雪里,忽然觉得此刻应该用酒暖胃,于是他就真的一拐弯进了饭馆,点上了一瓶酒,顺道还偷吃了老师花钱买的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