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赛后发文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都城皆阑珊,天地任我行。蹦蹦跳跳,仿佛回到18岁。”
一直以来,龚琳娜都是以歌声为舟,为桨,在音乐江湖里豪爽闯荡,一如她与生俱来的率真洒脱天性。

龚琳娜小时候就有“小百灵”的称号。
她三岁登台表演,五岁上电视,七岁进入贵阳苗苗艺术团。那些年,小龚琳娜一唱起歌,妈妈就在一旁拉手风琴,爸爸通常也扮演唱歌的角色,与小龚琳娜一起一展歌喉。
回忆起青少年时期在老家的日子,龚琳娜曾提到,很多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时,她总会被爸爸的歌声吵醒。
来自父母的耳濡目染,奠定了龚琳娜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渴望。

1992年,在贵阳艺校读书的她深感所处城市的“狭小”,认为学习环境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于是写信向北京音乐学院附中自荐,并顺利获得了入学资格。
听起来似乎是件难得的好事,龚琳娜却受到母亲的极力反对。原因是,一年的学费达到了2500元,这在当时,并不是个小数目。
龚琳娜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在她看来,那是靠近音乐梦想的路途。她哭着央求母亲,并保证会拿到给优秀生的免费名额,这些话最终打动了母亲,龚琳娜得以北上。
她没有让父母失望。
1995年,龚琳娜被保送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读本科,毕业后,又去了中央民族乐团。
第二年,她以一曲《斑竹泪》获得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银奖。而当年的比赛中,一位叫周鹏的女生获得了通俗唱法组的银奖,她就是多年后的知名流行歌手萨顶顶。
当时的龚琳娜拥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一场演出便可拿到几千元,几年的时间,她就在北京买下一套三居室。
然而,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她,却越发不快乐。龚琳娜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替换掉,危机感与日俱增。
某次录音时,她甚至被调侃,“你们这些唱民歌的,都是一个筐子里出来的。”
这番话,加重了她此前的危机意识。
另外一件事是,龚琳娜当年参加的演出,绝大多数是假唱。“我觉得不该骗人,但‘专业人士’告诉我,只有这样声音质量才完美、对得起观众”。

讨厌假唱的她,注定无法与这样的环境相融。
2002年,她登上一场晚会的舞台,音乐响起后,没记歌词的她只在嘴里唱着“一二三四”,底下的观众丝毫没看出这是假唱。那一刻,她望着观众认真观赏演出的脸庞,心里想的是,如何马上逃出去。
回到酒店后,拿着厚厚一沓演出费的她,倒在床上痛哭,“我把假的唱成真的。”
此事之后,龚琳娜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离职。

龚琳娜是幸运的。爱情与理想,她很快同时握在了手里。
就在她厌弃自己假唱的同一年,老锣出现了。
此时,她仍困惑于自己音乐艺术梦想的破碎,不甘当“晚会歌手”,不习惯“千人一声”的模式及国内音乐界浓重的假唱氛围。
是老锣的到来,终结了她音乐道路上的烦恼。
老锣,原名罗伯特·佐里奇,是一位德国音乐人、作曲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初次相识的那天,他们即兴唱了三个小时的歌,那让龚琳娜感到全身舒畅,“一直在那个环境里,我太压抑了。”

老锣、龚琳娜
熟络之后,她开始邀请老锣去家里吃饭。饭后,观看龚琳娜的演出录像时,老锣一本正经地说:“那不是真的你。好恶心。”
这话惹得龚琳娜的母亲恼怒起来,日后,对老锣的印象也大打折扣。但龚琳娜心里,是认可老锣说法的。她的内心也从不喜欢自己穿着蓬蓬裙和高跟鞋,站在舞台上唱毫无灵魂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