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王朝覆灭时,肃亲王带着全家35个子女逃亡旅顺。
陌生的小丘上,一座颇具异域风情的红砖瓦房组成的院落,是他们当时的府邸,那里原本是一家俄罗斯旅馆。

肃亲王府在旅顺的住处
在这栋豪华建筑里,爱新觉罗·显琦度过了她无忧无虑又有些孤独的童年。
溥仪逊位后,肃亲王跟全家人说国家都亡了,个人生活不能太奢侈,所以要家里人穿得简单些。爱新觉罗·显琦的母亲她们都有丝绸,也不能故意扔了,所以平时就在外面穿一布衣。
当大清已经灭亡,昔日的尊贵身份与象征已毫无意义,反而成为危险的代名词。
于是肃亲王一家改姓氏为金,爱新觉罗·显琦成为了金默玉。

身着旗装的金默玉
尽管如此,肃亲王府的气派与规矩却一点也没丢失,府里仍保留着王室的生活做派与习惯,家里佣人占据了人数的一多半。
爱新觉罗·显琦曾说:“当时王室做派,和电视完全不一样,是电视拍不出来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足以看出当时肃亲王府里的气派程度,爱新觉罗·显琦从一个皇室格格变为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只是这位格格很不一样。
对于必须要遵守的皇室规矩,她非常抗拒。

逢年过节一定要拜祭祖宗,见到同族亲戚还要请安,不能失了礼节。女孩子的规矩更多,宴会上她和姐姐们不能去夹远处的菜,这种不雅观的事通常由奶妈代劳。
对于王府里的种种规矩,爱新觉罗·显琦的兄长与姐姐们乖乖遵守,因为违反的后果是可怕的,只有她敢说不,年龄最小的显琦得到了比兄弟姐妹更多的特权,也因此养成了善良、娇蛮、叛逆的性格。
每当有佣人朝她磕头,她都感到反感,连忙摆手:“不用磕头,免了免了,快起来吧。”
上学时,王府要求格格出门必须要有奶妈跟随其后,金默玉觉得别扭坚持独行,拒绝奶妈跟从。


1934年,16岁的金默玉与自己的姐姐一道进入东京女子学院高中部学习,往来无白丁,全是贵族人家的小孩。
天性活泼叛逆的她,在这所充满皇室礼教的学校里,依然顽性不改,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有次,金默玉想拥有一支和拿破仑一样的羽毛钢笔。她灵机一动,盯上了寄养在学校的那只孔雀,拔了一根羽毛做成了钢笔。
到处闯祸的金默玉,成为了东京女子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处以“警告处分”的贵族学生。

金默玉的姐姐们因此很嫌弃她,姐妹们一起去电影院看卓别林的电影,她笑得前仰后合,每当这时,姐姐就偷偷戳她,时刻提醒这位小格格要注意仪态。
金默玉不解,她觉得看这种喜剧就是为了开心,为何不能笑。
这位十七格格从不喜欢遮掩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想为了自己而活。
1940年,溥仪作为“满洲国皇帝”到日本访问,“大使馆”组织留学生去见他,这是金默玉第一次见到溥仪,他的叔叔。
溥仪站在台阶上,他们站在底下看,但没有欢呼,也没有像日本人那样敬礼。
彼时的溥仪,不会想到,五年后自己的伪满政权会分崩离析地灭亡,自己会被俘、锒铛入狱。他连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力也失去了,命运的嘲笑还在等待着他。
金默玉见了溥仪也没激动,她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对清朝那一套很淡漠,对这位叔叔也很陌生。

曾经的她打算成为一名四处游历的女记者或者歌唱演员,不愿留落寞王府中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