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王德顺
那时,他演了话剧《万水千山》的男一号李有国,讲述长征故事。剧里,受伤的李有国怀着悲痛的心情,鼓励剩下的人继续前行,随即昏倒了,大家喊“教导员”,才醒过来。
结果有一回,王德顺真昏倒了,同台演员怎么叫他都叫不醒,啪给了王德顺一个嘴巴子,“该你演了!”
王德顺蒙了,站起来大喊:“让革命继续前进。”大幕才徐徐落下。
回家的路上,王德顺特别兴奋,觉得终于把斯坦尼体系学到家了,连昏倒都能真昏过去。结果在回家的路上,他刚把自行车停好,就昏倒在雪地里。
医生告诉王德顺,是植物神经絮乱,以及窦性心律不齐,心脏病。“你不能再这么动情了,再投入得成神经病了。”
王德顺想起,苏联有一名女演员,演枪杀列宁的特务,结果在演完开枪的片段后,开始发疯似地谴责自己,怎么能把列宁打死呢?他意识到,把这个理论学到极致,可能会人戏不分。
后来,王德顺就被调去做行政工作,安排大家的演出行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戏演。
直到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丁扬忠来话剧院上课,讲了布莱希特理论,“你只是表演了这个人物,不可能成为这个角色,只要表现人物情感就可以。”
他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形体动作上来。他所表演的哑剧,大多是与想象相关,他用身体去诠释一些生与死、爱与恨的宏大命题。只有形体动作,没有语言。
毫无疑问,王德顺是一位靠身体走红的人。
一开始的健身,是为了生活。为了演出活雕塑,他必须把自己的身体练得和雕像一样,没有赘肉,线条分明。
无论是哑剧、活雕塑、还是走秀,内在气质是共通的——肌肉是艺术的语言。57岁那年,他练出了雕塑般的身型,这也令他意识到,生命的潜能。
他和妻子早已签署遗体捐赠协议。他打定主意,活着的时候,自己做“艺用人体”,去世后做“医用人体”,将身体的价值发挥到底。
王德顺在讲解自己的活雕塑作品
“折腾”这词,王德顺早听烦了。
多年前,王德顺刚刚迷上哑剧,上班在剧院练,下班在广场练。两个小青年看到他,凑过去问:“王老师,你这么折腾,为什么?”
“我当时真没想过干什么,”王德顺说,“只是觉得我应该搞出点东西,搞不出来,我不甘心。”
他也不是个听劝的人。“很多人拍了一电影,回头电影一播放,会后悔,当时那么表演就好了。我从来没有后悔,什么时候一看都是我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