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狠人:做保安,考北大,当校长

23年前,一名北大保安,轰动全国。
他叫张俊成。1976年出生于长治市襄垣县下良镇土泉村,因家境贫寒,初中辍学,19岁成为了北京大学西门的保安。
他努力做好一名保安,又不仅仅只想当保安。
完成工作之余,张俊成花费3年苦学法律、英语,在1998年拿到北京大学法律系自考大专学历。
自他而起,北京大学保安队伍中,相继有500多人拿到大专,甚至研究生学历。久而久之,好学的北大保安群体,被当成了少林扫地僧一般的存在,演绎出一段段校园佳话。
读书是这个世上最公平的事,依靠勤奋、努力,他们穿过命运狭长的甬道,完成漂亮的反击。
但二十多年过去,张俊成渐渐从大众视野消失……他怎么样了?是追求梦想,还是走下了神坛?
近期,张俊成的故事,有了后续。他的结局,谁都没有想到。


1994年5月26日,18岁的山西小伙张俊成第一次来到首都,经过26天的保安上岗培训,在500多人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北京大学西门工作。
大城市的高楼大厦,让他第一次知道“高耸入云”是什么。而15岁之前,他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
1976年,张俊成出生于一个距襄垣县城近20公里的山村,异常贫穷、闭塞。父母务农为生,大哥大姐没读过书,三哥过继给了别人,一家常年吃不饱饭。
每天清晨在山上采摘的小野梨,蒸熟后,便是一家人的早饭;亲戚来访带的几块鸡蛋糕则是最好的吃食。
鸡蛋糕发霉后,母亲将表层绿毛刮去,分给孩子们,又是一顿美餐。
家境困窘,张俊成的学费从未如期交过。1992年,他不得不放弃继续念高中,尽管初中时,他经常是班级前五名。
辍学后,他随父亲和哥哥在村旁山脚铁矿打工,操作雷管,用炸药炸石头。他要强,坚持用16岁的小身板,一次次扛起百斤重量。
干了一年多,被介绍去了汽配厂,他抢起活儿来干。有回老工人不愿意加班,他带人挽起袖子接下急活,领班感动得在车间给他们煮起了面条。

15岁去县城后,张俊成第一次看到高楼
家乡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张俊成渴望一条通向外面的路径。幼年,他感觉生活被庸常和苦难腌透,像麦田望不到头;工作后,他深觉凭自己的学历、阅历,没法转成汽配厂正式工。
彼时,中国迎来市场经济改革,他想抓住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各大高校开始从农村引进劳动力,襄垣县劳动局要向北京输送50个人,表哥帮张俊成报了名。1994年5月,他来到北京,被拉至昌平某村进行保安培训。
这是一段部队式生活,练习正步、齐步、跑步,再是擒拿格斗,26天训练一直得起早贪黑,领导跟这些小伙讲,分配到哪里要看个人成绩。
中途,有长治同乡受不了强度,提前回家了。张俊成却乐了,“只要凭本事就不难,别人努力,我比他更努力!”
最终,他考核成绩位列第一,从500多人中脱颖而出,被分配到了北大。
1994年6月底,张俊成被安排到西门值守。北大西门处于学校主轴线起始点,是游览燕园的最佳入口。深感责任重大,他次次站得笔直,拦下无证想进北大的游客时,甚至可以敬礼十几次。

业务测试时,张俊成是唯一的满分。3个月过去,中队长破格让他当上了西门班的班长。
他对同事说,全国最好的学校是北大,有一流的大师和学子,应该也要有一流的保安,而西门班要成为北大保安里的一流水平。
他借鉴天安门的国旗护卫队,开创了交接岗仪式。起初是四个人敬礼、喊口号,后来每半小时的单岗接岗也得踢正步、统一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