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狠人:做保安,考北大,当校长
2011年,甘相伟被评为“中国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响人物”,现在,他在武汉传媒学院当辅导员。
截至2016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多人进行了考学深造,其中有12名研究生。

去年年底,北京大学有新来的保安小哥词汇量超过15000个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还有自学编程。
至今,北大校园里,那些如同少林扫地僧的保安传说还在延续。
而这些励志故事的起源,都是山西人张俊成在1994年突然下定决心自考北大的那一瞬。
但或许,张俊成本人会觉得更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实是,自2015年他创建职校来,1300多位中考失利的学子步入校园,找到了方向。
现阶段,每天他都为学生们的未来殚精竭虑,总想提供某种终生服务,用“养成系”的办法,把孩子们大专毕业后的路也修通。

那更像是一种“订单班”的模式。张俊成会提前与大城市里的企业联络,并按照单位用工需求进行招生和培养,涉及到科技、航天等多个领域。
进入订单班的学生无需支付学费,成绩合格,便可以根据之前签订的订单需求,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对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成果也斐然。近几年,张俊成创建的职校为社会输送了数千名人才或大学生。但也会迎来新问题,难道学生毕业后,就一定得被运输到工厂吗?
张俊成还没来得及好好考虑这个,只是希望孩子们首先要想学。只要能学习,其他的事情就都好解决了。
“年轻小孩们是有未来的,只是需要这么一个引路人”,他经常鼓励学生们,无论起点有多低,知识改变命运,只要努力,就能选择自己的人生。

27年来,从受教再到教书、育人,在他心间萦绕的始终有这么一个画面。
还在北大时,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德语系的博士生导师张玉书教授都会约他,在夕阳时分,围绕未名湖散步。
每次,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
未名湖畔,金柳拂动,微风送来花香,又偶尔踩着金色的夕阳碎光,惹得人心痒痒。在这片静谧的美好中,张教授给张俊成讲起了尼采、叔本华。
山村孩子张俊成不太懂,等听到马克思,才明白了个大概,教授也不急,绕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一遍遍给他讲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在教授口中,一草一木总关情,湖面的柳叶也能有所悟。那是张俊成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也成为他最纯粹的快乐回忆。
读书改变命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好好学习、天天进步,这便是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