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为什么爱凹学霸人设,看了江一燕你就知道了
所以,问题来了
明星为什么爱凹学霸人设
或斜杆青年人设?
只为了装13满足虚荣心吗?首先,没有严肃对待过学术与自身那些社会身份,缺乏“硬件条件”的人自然对很多事缺乏认知,因而也就导致没有自知。
比如翟天临事件,已经完全经不起考验了,却依旧几次三番卖弄学霸人设,缺乏必要的自知之明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在我国真正上了道的明星/网红要钱有钱,要名有名,他们真正缺的是什么?良好声誉,以及社会地位。
如今明星根据自身条件上位的方式有很多,背后推手可以用很多元的方式捧红一个人,这种强行推广让其中很多人缺乏硬核“内容”。
另有一些明星,自身是有料的,但不论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还是想要获取更高美誉度,使得他们跟上一类明星一致,都会通过本就稀缺的“学霸”与“斜杆青年”身份的来给自己镀镀金 - 这样的人设形成速度快且好使。

马思纯此前一直有爱看书的习惯,在微博发出对于「第一香炉」的读书感。
不仅能进一步赢得 fans 支持,赢得更高的社会美誉度,引得圈内外的关注,且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性都更强了呢。这样的人设,正是为此而立。
总结一句话,就是:贴金好办事。
但其实,若没有真材与实料,强立人设的风险可是极大的。
高端人设不好凹
一不小心就被扒底裤
在社交网络无远弗届的当下,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忽悠大众,或者试图蒙混过关变得越来越难。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立人设时所借助的信息哪怕有一丝错误,都迟早会经历严格审视。比如,上面提到的马思纯。
先不论上图书评水准如何,但高调秀文艺范儿的马思纯终于引来了张爱玲读书会成员们的“深究”,开始深扒马思纯曾经写过的东西。于是...

这样的例子在贵圈实在是多。想必大嘎都知道范玮琪“哈佛才女”的经典例子,由台湾媒体打造,对于这个人设,真是走过路过,没有没羡慕过的。
但后来细扒下来,范美人儿读的实际是哈佛社区大学经济学,跟哈佛大学经济系没有毛关系。在美国,社区大学一般是提供2年制的初级高等教育,程度相当于大专。

还有著名的靳东爱读书,是个文化人儿的“老干部”人设,之前一直立的很嗨,后来出现了一系列趣事儿而导致人设秒塌。
比如,用错了苏轼的诗词名句,被人指出后秒删。

网友看到纷纷留言调侃:东哥又装逼失败了,东哥的人设就是装逼失败。说“又”的原因是当然有前例。
接受采访时,东哥表示又看了诺贝尔数学奖的小文章,网友集体问号脸:诺贝尔数学奖?!地球上存在过??

后来连靳东前女友也跳出来走了一波讽刺路线。

靳东的例子告诉我们,兴趣,要懂得趣己,而非得名。
不止娱乐明星,商业名流也同样会出现被人追着扒底裤的闹剧,比如李开复的“副教授”风波。在曝光新华都总裁唐骏学历造假后,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上对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副教授的经历提出质疑。
李开复曾表示自己“26岁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结果被揭露只是28岁当上了助理教授。后来李开复还贴出自传,证明自己并非刻意引导大众误解。

高晓松也曾发博号称“入职哈佛大学成为研究员”。结果被熟悉哈佛的网友集体打脸:高晓松仅是自费成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的访问学者,便于在哈佛图书馆查阅资料做节目,只需教授介绍即可,并非哈佛大学聘用。研究员称号更是自我美化,打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