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心理学。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原生家庭对于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个人成长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影响确实得到了很多科学的证明,也慢慢将这部分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然而我却觉得原生家庭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抚平。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的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用怎样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父母给我们的是生命,而生命力却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父母的爱各有各的表达,他们的素质和环境造就了现在的他们,他们提供的环境给不同孩子不同的养分。但是真正的成长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最近看到一些孩子行为方面出现问题,很多人就会把全部问题归结到他们的父母身上。我看到这样的报道总是感觉很心痛,因为作为父母我理解天下父母的心,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他们对于孩子的爱胜于一切。尽管结果不尽相同。我有点反感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有点太“专业”把所有心理问题归结为原生家庭问题,其实很多事情原因都是多重的,包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遭遇,心态,性格,以及社会环境造成了最终的问题。
高尔基的《童年》里描绘了很多关于他小时候的悲惨生活,然而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出名的作家。也有很多企业家童年时期都比较困苦,家庭环境并不富裕,但是最终也能成就出一个个成功的商业代表人物。每个领域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美国有部电影叫《风雨哈佛路》这是一部现实题材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困苦的一切遭遇,但是最终她选择了逃离原本上天给她安排的那条路,她没有给自己退路,一直披荆斩棘,最终考上哈佛大学,成为国际著名的演说家。我们的原生家庭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心态以及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无法否认的是原生家庭会对个人性格造成很大影响,但是能逆转思维的人,总能创造奇迹。而这样思维的人难道不能好好思考如何培养吗?难道找到培养优质心理素质人才的方法,不比归结原生家庭的罪更令人振奋吗?
人无完人,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会有各自的缺点,孩子一样,过分的追求完美是不合理的。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发挥自己的强项才能找回自信。
母亲节之际,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平安幸福!也希望他们的孩子都能成长为他们各自心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