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农历2017年3月2日),“共享单车“火了。
ofo共享单车
2017年3月29日,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12.3亿元,用户规模达到0.28亿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整体市场份额中,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增长率为735.8%。用户规模预计在2017年将达2.09亿人,将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
2016年的网红非“共享单车“莫属。北上广深、甚至部分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单车的世界一片飘红,但北京的摩拜已经打不开,ofo在城市想用就是用不到, Hellobike、小鸣、优拜、骑呗、小蓝……终于在这一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凑齐了 “彩虹家族”。
这25个品牌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
“彩虹家族”并不像童话故事里的美好发生,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场血腥的战场厮杀。
小区业主的“抖机灵”挑战着共享单车运营团队的“侦查能力”;黑摩司机在地铁口与共享单车展开“生死对决”;公事公办的城管大叔消耗着共享单车扩张的“速度与激情”;刮风、雾霾、下雨、大雪,天气说变就变,一如用户的新鲜劲儿,说没就没;价格、专利、技术、数据PK的如火如荼,但竞品的小动作(恶chou意bu破yao坏lian)和资本的大嗓门(也许是朱啸虎)却更说明这项“1块钱的生意”其实远不止我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共享单车颠覆了互联网的“血统论”
上个月在HAY16论坛上听了人人车CEO李健的演讲(吹牛逼),他有个观点认为目前火的一塌糊涂的共享单车,说成是互联网+的提法是对传统企业极大的不尊重,反映出互联网人的妄自尊大,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互联网。北极光投资合伙人姜皓天在一次采访中也曾提到“线下一度被认为是脏活累活,但现在,easy money已经被赚完了。”是的,既然赚完了,是不是该做点实事了?共享单车是不是+互联网?
想要整明白这个问题,不得不讨论共享单车凭什么那么火?我想了很久,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就一个词:趋势。百度干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商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通讯的事,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踩到了趋势的拍子,那就势不可当。
至于摩拜、ofo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共享单车一定能成功。不光共享单车能成功,共享汽车也能成功,共享住房也能成功……这是一个趋势,很多细节领域都会出现共享模式的。这是时代的历史性机遇。
纵观共享单车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它们不是回归,不是包抄,不是线上或者线下从业者对彼此的复仇,而是在“拆墙”。互联网与供应链、用户,线上和线下力量的叠加,正在实现合力。
这是一个秩序混乱、标准缺失的行业,也是一个积重难返、迫切需要被改造的行业。共享单车,正在上下打通、双向引流,进而带来实体经济的重构。这一路血泪摸索下来,互联网人重新找回了对线下的敬畏,互联网的“血统论”也就此宣告颠覆。共享单车,这款高度依赖供应链、物流、品控的产品,这个无法绕过的做重之路上,敢啃硬骨头的人,就会获得最为丰厚的回报和犒赏。
创始人背景:谁的创业是水到渠成?
从创始人背景来看,七家公司均与出行行业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原本是一位女性财经记者,当这样的标签与科技感的智能共享单车碰撞时,不少人一度冒出质疑的问号。但另一身份,她还是汽车科技新媒体极客汽车的创始人。而CEO王晓峰的身份是Uber前上海总经理,熟悉车辆出行的城市运营。
而ofo创始人团队是清一色北大出身,大多结识于北大自行车协会,懂校园,懂用户(学生),热爱骑行,涉足共享单车之前,曾在单车骑游领域创业数月。
Hellobike创始人杨磊深耕出行领域多年,操盘知名代驾平台爱代驾,参与代驾市场之争,业内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