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二十八岁的家庭主妇,活在会失去丈夫的恐惧中,只要丈夫离开她的视线,就会焦躁不安。爱比陷入了「被人离弃」的人生困境。
爱比的父亲在她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过世了。
爱比: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才七岁,他在工作时心脏病突发。要我坦诚面对这件事真的很受伤,我对他的离开只有很模糊的记忆,只记得他很高大、很热情、常常拥抱我。他走后,我常站在窗边等他回家(开始哭泣),我想我应该无法接受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永远忘不了站在窗边等他的感觉。
治疗师:这种感觉到现在还是如影随行?
爱比:是的,一直都在,当我先生外出时,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爱比和先生寇特两人之间的问题在于,每一次他一离开,爱比就变得烦躁不安,因为寇特常常出差。
爱比:同样的情景老是出现,我一开始哭他就试着向我保证。但没有用,因为只要他一走,我就有一半的时间会感到很惊慌,而另一半的时间就只是在哭,我觉得好孤独。他回家后,我会开始生气,气他让我变成这样,这就是整件事讽刺笑的地方。他最后总算回到家了,但我却气到不想看见他。
寇特变得很怕回家,而且只要他一出去,爱比就会一直打电话给他。有一次,她甚至还把他从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中给叫出来,只因为她想听到他的声音。
被遗弃的感觉
你有一个基本信念是:你将会失去所爱的人,情感上终将永远被隔离。不论是过世、把你送走,或是离开你,你在某种程度上感觉自己会这样一直孤独一人。
你预期会被遗弃,你也预期这种遗弃会持续一辈子。你相信自己所失去的人再也不会回来,在你的内心,你觉得孤独就是你的一生命运。你很难相信别人会留在你身边, 就算他们只是暂时离开,你也不相信之后他们会回来。
一般多数人不会因为和亲人短暂分开,就感到象是天塌下来一样。他们知道这种分开不会影响到关系的完整性。但对于有「被人离弃」人生困境的人来说,他们没有这种安全感。
如同爱比所说的:「每当我看到寇特走出大门,我就觉得好像他永远不会再回来一样。」你因为过度依附他人,所以对于任何各种会产生分开的可能性,都会产生不恰当的愤怒和恐惧,不论这种可能性有多轻。尤其在爱情关系上,你的情感完全依附在对方身上,也担心会失去与对方的亲密连结。
根源为何?什么是基模(schema)?
当我们谈论人生困境的根源时,主要焦点集中在童年环境的特征,认知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是基模(schema),也就是说是内心深处认知这个世界根深蒂固的信念,会决定我们如何思考、感受、表现,也影响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年幼时失去父母,自然是这个生活困境最剧烈的根源。
另外,有可能是父母亲生病,必须长时间离开你不在你身边;也可能是父母亲离婚,其中一位搬离后逐渐忘记你。父母亲死亡、生病、分居,或是离婚,都在导致重要关系分离的同一个类别中。
生命初始前期就失去父母,尤其令人感到悲伤。一般来说,小孩愈早体验同时失去,会变得愈脆弱,人生困境的程度就愈严重。
【6个改变的步骤】
人生困境是深根的长期模式,如同成瘾行为或是坏习惯一样,难以改变。
要改变,就需要有体验痛苦的意愿,要正面迎战它,了解它,同时还需要纪律,每天有系统地观察和改变行为。想要改变,就不能一下这样,一下又要那样地不稳定,要持续反覆练习,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1:了解你在童年时被遗弃的状况
首先想想你是不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
你在童年时和所爱的人分开会不会有困难?
上学或是到朋友家过夜,对你是否有困难?
当父母亲在夜晚外出或是进行短暂旅行时,你是否会变得过度忧伤?
当你到一个新环境时,会不会比其他孩童更黏母亲?
你现在对于处理自己感受的强度,是否还有很大的障碍?
2:察觉你对遗弃的感觉
察觉你现在生活中感觉被遗弃的时候,这可以增加你辨识人生困境何时会被引发出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