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欧巴塔利安」一词获得「新语•流行语大赏」的流行语部门金赏时(一九八九年),获得新语部门金赏的词汇则是「性骚扰」。
「大婶」、「欧巴桑」算是歧视用语吗?
《欧巴桑经济学》一书中主张「欧巴桑一词被认定为歧视用语的日子或许不远了。因为在很多时候,这个字眼被用来揶揄行为或外貌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女性」。至于远藤织枝的《女性称呼大研究─ 从辣妹到欧巴桑》一书,则更直接了当地认定「『欧巴桑』及『欧吉桑』都是歧视用语」。将「中高龄妇女」这个族群统称为「欧巴桑」或「大婶」,并且夹带「厚脸皮」、「不知羞耻」等特殊意义,确实符合「歧视」的定义。
以下为日本《现代社会福祉辞典》(有斐阁)中对「歧视」的解释:
统称以某种社会性的框架认定、避讳与排挤他人,不去理解他人生命之个别具体意义的各种行为。(中略)歧视包含各种不同的层级, 有的是蓄意且强烈的歧视行为,有的则是隐含同情、怜悯,却在无意识之中产生轻微的排挤行为。这些歧视的现象深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理由就在于我们往往「不带丝毫批判地接纳某些扭曲的框架」。
以前文引用的内馆牧子小说《年纪的骚扰》为例,「能力很强, 但看起来就是个大婶」 这句话正符合上述定义。那些女职员不去理解「 曾外派纽约」 、「 女性部长」 、「 女强人」 这些「 他人生命之个别具体意义」,并且以「不过就是个大婶」一语来「避讳与排挤他人」。值得一提的是, 有些女人在听见别人叫自己「 大婶」 时, 明知道带有歧视意味,却表现得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会说出「反正我本来就是大婶,被这么叫也没什么大不了」这种话 –这正是所谓「不带丝毫批判地接纳某些扭曲的框架」。如果自己真的不在乎,那倒也没关系,但不应该要求「在乎」的人采取跟自己相同的态度。关于这一点,社会学者好井裕明在《歧视原论─与「我」内部的权力相处》(平凡社)一书中,举了一个相当简单易懂的例子:
我在还不到五十岁时,额头的发线就已经越来越高,头顶越来越稀薄,发丝也变得又细又软。我知道自己的头会越来越秃,但我认为自然就是最好的状态,因此一直放任不管,对于「秃头」一事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因此就算有人叫我「秃子」,我也不痛不痒,只会在心里回答「是啊,我就是秃子」。但我相信这世上有些人的想法跟我不一样。有些人平日相当在意头发, 对头发百般爱护, 而且会尽可能不让他人发现自己「 秃了」或「正在变秃」,甚至不想让人察觉自己很在意这件事。对这些人来说,如果被他人唤做「秃子」,那么「秃子」这个词就成了具有强烈歧视意味的攻击性字眼。
同样的道理, 对于一个平日努力让自己维持年轻美丽的女人而言,被唤做「大婶」等于是否定了她的一切。不仅如此,中高龄妇女置身在一个其他女职员都很年轻的职场里,本来就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这时如果又听到有人叫自己「大婶」,很可能会认为那是在暗示自己「赶快走人」。如今日本社会的企业虽然已不存在明文的「男女别退休制度」,但许多公司内部依然有着「不希望女职员做太久」的氛围。而且我在前文也提到过,「大婶」跟「大叔」比起来,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生育期限」的问题,因此对某些女性来说,这是相当具有杀伤力的字眼。以我个人为例,被小孩叫「阿姨」并不会让我感到不舒服,有时我也会在小孩面前自称「阿姨」,但我无法接受成年人对我使用带有「避讳与排挤」意味的「大婶」。
此外, 好井裕明亦提出了这样的见解: 「 关于用字遣词的方式是否带有歧视意味, 我认为只要一个语词在历史上带有负面意义, 而且这项意义如今依然存在于该语词中, 就应该视为歧视用语而避免使用。然而在大部分的场合中,用字遣词是否带有歧视意味,必须看这些词汇与上下文的关系,以及这些词汇在文脉中带有什么样的意义。」以「 大婶」 这个词来说, 除了我在第三章及第四章提过的「 过了生育期限、没有存在价值」、「年纪不适合继续待在职场」这些否定意义之外,还有着「厚脸皮」、「不知羞耻」的负面意义,而且这些意义如今依然存在于这个语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