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中医的说法。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此可见“脾”的重要性。中医之所以如此肯定“脾”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脏是处理人体消化的,一是水液,一是营养跟饮食。而人只要活着一天,就需要营养跟能量,以便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所以,一旦脾脏功能出现问题,脾虚了,就会出现一系列与脾生理功能相关的一些症状,比如气虚乏力、气少懒言、食欲不佳、食后腹胀、大便溏泄、周身浮肿、小便不等症状,而且不同的证型,所出现的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脾虚应该怎样补?中医认为,脾虚主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想要了解脾虚的调养的方法,就要分清脾虚的不同证型,以及其具体症状再对症用药。当然,具体的用药还是建议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毕竟,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等综合诊断。
1,脾虚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脾虚症状大多指的是脾气虚与脾阳虚。脾阳虚是在脾气虚的症状基础上,同时还有虚寒的症状。脾阳虚症状:形寒肢冷、少言乏力、舌体胖大、面色萎黄、心烦失眠、食欲不振、食入不化、大便稀溏或大便秘结、腹胀。
2,治疗原则:温中健脾,补中益气。以养气血为主,辅助以清虚,热滋肾阴。
3,调养方法:饮食调养:饮食清淡,不吃辛辣的食物,戒烟忌酒,多吃温性的食物,比如说山药,扁豆,红豆,栗子,蓝莓、豆浆、玉米糊、薏仁、玉米须、茯苓、莲子羹等。少吃辛辣刺激,以及寒凉生冷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瓜、绿豆、雪梨,或者冷饮、雪糕、凉茶等等。如果是脾阳虚,可适当吃点韭菜、火龙果、干桂圆、生姜鲫鱼汤等。
生活方面,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久坐久卧,适当体育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同时注意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发怒烦躁、减轻压力。
药物调理,不同证型服用的药物有所不同,比如脾气虚者,方选补中益气汤,脾阳虚者,方选理中汤,而脾胃阴性者,方选麦门冬汤,另外,脾虚的情况,还可以选用四君子丸、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可配合针灸、推拿、中药封闭等其他理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