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也顺应着自然的变化,体内的阳气渐渐潜伏。阳气不足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尤其对于本身体质就虚弱的人,一到冬天就手足不暖,抵抗力下降,各种病也随之而来。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往往是疾病的根源,恶化的根本。因此,气血的作用不能小看,只有调和好气血,五脏得到滋养,才能更好地工作,身体各种疾病才会随之减少。
补气血最有效的方法是食疗,不过,若是用一些中成药或者保健品来补气血,有可能造成补得太过,反而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最好是通过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补气血。
那么,补气血的常用食物有哪些呢?
1.红枣
红枣具有养胃健脾、补血安神、润肺生津等多种补养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维生素。俗话说:要想身体好,一天三个枣。食用的话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粥、煲汤或者泡水。
2.黑豆
黑豆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还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黑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多吃黑豆有助于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可以说,黑豆是植物中最好的保健佳品之一。
3.猪肝
缺铁是造成贫血、气血不足的原因之一。猪肝中含有吸收效率比较高的血红素铁,对于补铁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除此,猪肝中有丰富的维生素A,对于维持视力也很有帮助。不过,猪肝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和高尿酸患者应该避免食用。
4.胡萝卜
胡萝卜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被认为是菜药兼用的上等蔬菜。胡萝卜中含有β-胡萝卜素,进入体内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而正常水平的维生素A是确保良好视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