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婚姻两性

了解和治疗经前不悦症(PMDD)

常驻编辑 婚姻两性 2022-07-26删除本文 来源:

上一篇文章是以我分享自身的经历PMDD的症状,希望能够以我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帮助到更多的人。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回顾上一篇:妳有很严重的经前症候群(PMS)吗?什么是经前不悦症(PMDD)?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PMS/PMDD发生率

大约有 80% 的育龄妇女表示有经历过一些经前症状,30% 到 40% 的女性PMS 症状需要治疗,甚至3% 到 8% 的女性有PMDD的症状 (Ryu & Kim, 2015)。一份印度的调查,调查了1087名女大学生,共有150名的女学生有中度至重度的PMS,39名学生有PMDD的症状(Durairaj & Ramamurthi, 2019)。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PMS 和PMDD的病/生理学仍不清楚,但症状与卵巢性类固醇(ovarian sex steroids)的波动有关。症状严重的女性似乎对卵巢性类固醇(ovarian sex steroids)的正常暴露或减少都很敏感。因此,卵巢循环功能会在大脑和身体中引发一系列反映,对女性造成负面的影响(Appleton, 2018)。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PMDD症状

经前不悦症 (PMDD) 的特徵是在黄体后期出现明显的情绪、身体和行为困扰,在月经开始后缓解(Beddig et al., 2019)。如果妳有符合以下表格的症状,或者症状已经影响到妳了,或许妳该到妇产科或是身心科门诊请医师寻求协助。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经前不悦症 (PMDD) 的诊断标準

出现症状的时间

在大部分的月经週期中,至少出现5种症状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月经开始前一周出现,月经开始后几天症状改善或消失

症状

存在以下1种或多种症状:

  1. 情感不稳定(例如,情绪波动、突然感到悲伤或流泪,或对拒绝的敏感性增加)
  2. 易怒或人际冲突增加
  3. 情绪低落、绝望的感觉或自嘲的想法
  4. 焦虑、紧张和/或被压抑或紧张的感觉

与上述标準中的症状结合时,必须存在以下1种症状

  1. 对日常活动兴趣下降
  2. 注意力不集中
  3. 嗜睡、易疲劳
  4. 食慾明显改变;暴饮暴食或特定食物渴望
  5. 嗜睡或失眠
  6. 不知所措或失控感
  7. 乳房胀痛或肿胀;关节或肌肉疼痛,体重增加

严重性

症状对工作、日常社交活动带来影响

疾病的确认

至少 2 个月经週期的每日评估来确认

翻译自(Reid, 2017):Adapted from: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5th edition. Washington D.C.2013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治疗方式

1.拥有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健康饮食、避免茶菸酒咖啡等)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SSRI/SNRI)(抗焦虑、抗忧郁药物等)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3.荷尔蒙治疗(口服避孕药、Danazol、手术切除卵巢等)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Hofmeister & Bodden, 2016)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治疗经前不悦症心得

查了很多paper以及和朋友、医师讨论后,最后我选择使用了避孕药的治疗方式,因为以疾病治疗的角度来看没有排卵等于是没有週期性的情绪。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开始的治疗也不是非常的顺利,避孕药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了身体其他的不舒服症状,例如噁心、全身性乾燥、更加忧郁等,避孕药的副作用每一个款或每一个人使用后的情况可能都不一样(药物相关的作用、简介就不在此文章描写)。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然而经过这4个月的治疗后,试了将近4款的避孕药后我工作效率更高,并且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平静感,朋友们也表示我更乐观、快乐,心情也更稳定了,对自我的控制感更高了。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使用药物前请记得需要经过医师的诊断、评估以及指导,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避孕药治疗PMDD。)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1.悦姿(YAZ)

1.悦姿(YAZ)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片来源:google)RpA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使用的第一款药物,为第四代的避孕药物(目前最新),悦姿(YAZ)是经过美国FDA认证用来治疗PMDD第一线核可的药物,目前最多篇研究结果证实为有效的避孕药物(Kim et al., 2015; Lopez et al., 2012; Marr et al., 2011),其他的避孕药目前没有非常多的文献支持。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