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子多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一些人为了多生孩子而四处躲藏;为了享受更多孩子的呵护;为了多生孩子,尤其是儿子,有些人宁愿被解雇和罚款。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不惜一切代价生育更多的孩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一种全新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在我国一些城市悄然兴起。它像一阵微风,吹散了沉积千年的旧意识;又如云雾缭绕,让人迷惑不解。“丁克家族”怎么了?
“丁克家族”或“丁克”是英文“DoubleIncomesAndNoKids”的缩写的音译。特指有生育能力但自愿不想要孩子的双职工夫妻形成的二人世界。这种家庭模式在一些西方国家非常盛行。由于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婚姻家庭观念的更新,“不孕文化”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丁克族”的发展有从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扩展的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以来在北京结婚的夫妻中约有20%自愿不育,人数近10万。人们。1979年至1989年上海50万多新婚夫妇中,约有14.5%选择了不孕,约有8万人;1989年至1994年,“丁克家庭”的比例约占全市家庭总数的30%。%-4%。在天津,1989年登记结婚的人中有28%不想生孩子。1994年,全国主要城市的“丁克夫妇”总数突破100万。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估计有60万“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成为大城市新型的家庭模式,“丁克夫妇”也成为都市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中干部和知识分子占70%以上,文化程度和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在一些家庭中,是男性引发了无子女问题,而在另一些家庭中,是女性引发了不孕症。不管谁主动,最后夫妻双方都必须达成共识。
“丁克家族”的出现,意味着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传统婚姻的目的既是“经济共同体”,又是“生育互助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认为:“三不孝,最大无子孙”。断子绝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分娩视为人生中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中国传统文化给两性关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男女相爱是为了传宗接代。在浓厚的继位氛围中,夫妻关系也恪守着“为后非女”的戒律。婚姻的目的是家庭延续的动力,是纯血统和财产继承的合法保障。以传宗接代为目的的婚姻孕育了各种民俗文化。比如有些地方的婚礼,新娘会被问到“生的吗?”让新娘吃生饺子?新娘答“生”,意为生子。在有些地方的婚礼习俗中,新人的被子下面要放一些大枣、花生、核桃等东西。按照传统婚俗,女子怀孕后要回娘家安家落户。可见,自古以来,生儿育女一直是许多民族婚姻观念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