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边玉芳:面向未来,家长要培养孩子五种能力(特别家教1059期)
有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双减”之后是不是孩子就可以“放养”?我们可以放飞了?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围绕《当前家庭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为家长解答了疑惑。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今年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元年,也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二年,相信家长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但家长们也有很多的困惑:面向未来,到底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与世界有更多的连接,接触大自然,充分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也要让孩子爱上劳动,在劳动中感受大汗淋漓、酣畅的感觉。总之,让孩子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感觉到“我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活着很好,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实施“双减”政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孩子的时间被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瓜分了,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此,家长和孩子需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地安排被“减”下来的时间和生活。但是,如今家长普遍对孩子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甚至高到孩子力所不能及。我们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更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同时还要关注时间、睡眠以及情绪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一定是孩子可能达到的水平,不然就会造成孩子的焦虑与过重的压力。
第三,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寻自我,达到情绪的宣泄。
第四,激发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陪伴孩子一点一点地成长。家长常常可以看到孩子的行为,觉得许多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与期望,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行为背后,他内心的真正的感受与渴望。我们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尝试,静静地陪伴孩子、观察孩子,看他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什么是他真正想要的,他的哪些方面能力又是值得肯定的。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读懂孩子,才能明白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培养。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每一个人成才的路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并成就孩子,让他在未来拥有一份真正感兴趣的工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