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
盲盒经营乱象,已引起国家重视。在最高检第九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隆赟看来,盲盒经营可能存在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侵犯知识产权、内容低俗暴力等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未成年人,沉迷盲盒容易诱发盲目攀比、不理性消费等不良思想和行为,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检察机关应在充分调研探索的基础上,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加大对盲盒经营等新兴业态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关注。”隆赟强调说。
家长“吐槽”,盲盒费钱又耽误孩子学习
目前,玩具、餐饮、文具等诸多消费领域都掀起了“盲盒风”,消费市场出现了“万物皆可盲盒”的倾向。据了解,盲盒采用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有的商家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所谓的“隐藏款”等进行饥饿营销,抽中概率很低。
由于盲盒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买家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所以为了集齐自己想要的东西,买家常常要花费“巨资”。据2019年天猫“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近20万名消费者一年花2万元集盲盒,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买盲盒耗资百万元。但是,真不值当。
近年来,消费者针对盲盒质量、营销手段的相关投诉逐年暴增。今年1月,有消费者为了集齐整套玩偶而一次性斥资1万余元,购买106份肯德基与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套餐,事发后引起社会热议。1月12日,中消协在官方网站发布文章,批评肯德基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有违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文章呼吁审慎看待自身消费需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行科学理性的消费活动,共同抵制盲目消费、冲动消费、超额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很快,“中消协评肯德基盲盒”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首位。
中消协的呼吁,也正是大多数人的心声。但是,对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哪有那么容易就做到理性消费呢?
“各位家长,你们的孩子爱买盲盒吗?我家孩子最近迷上了盲盒,我叫他不要再买了,他还说我‘OUT’了!”今年1月,河北省任丘市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在参加家长会时,就听到有家长大倒苦水。而且,“吐槽”引发了其他家长共鸣:“孩子迷上一款文具盲盒,为了收集所有款式,一直不停买,浪费钱又耽误学习。”“有的盲盒是‘三无’产品”……
检察听证,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盲盒市场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相关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到位?盲盒乱象是否侵害了广大未成年人的利益?敏锐的检察官将该线索进行了汇报。任丘市检察院在书面请示河北省检察院后,依法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盲盒经营是什么性质,最初我们也不是太了解。我们一方面查找关于盲盒的相关资料,一方面对关于盲盒的新闻报道、盲盒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情况、盲盒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梳理,对学校周边商店开展摸排调查。”任丘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葛亚明说。
经摸排,13家商店中有11家商店出售盲盒,并将盲盒摆在货架“C位”上,每个售价在2元至69元不等。据一家文具店负责人介绍,近两年盲盒卖得越来越火,所以备货数量和品种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