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小学对面的一家文具店内,一名小学生花10元钱购买了一些卡片。他告诉检察官,卡片很便宜,不同等级的卡片收集难度不同,卡片都是随机装入的,不能通过包装看到里面卡片的样子,所以经常买到重复的卡片。如果要集齐一套黄金珍贵卡,运气好的话,100多元就能集齐;运气不好的话,花几百元都不够。当被问及集齐全套卡片有什么用时,他兴奋地说:“集齐全套的话,其他人就都会羡慕我,都愿意和我一起玩,一起玩时他们还都得听我的!”
“每次去商场或者玩具店,孩子看见玩偶盲盒就想买,买了第一款还想买第二款、第三款,买过之后又放置一边不玩了。”一名家长告诉检察官。
为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员对盲盒市场的看法及意见,今年3月25日,任丘市检察院以“规范盲盒市场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主题召开公开听证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以及教师、家长、消费者代表等30人应邀参会。
“这个印有‘想喝奶茶’的盲盒,里面装的不是奶茶粉,却是中性笔和橡皮。我试用了一下橡皮,不仅擦不掉字,还把纸搞得一团黑。”为让听证员充分了解盲盒乱象,办案检察官通过PPT展示检察机关在校园周边、商业中心文创店等地拍摄的各类盲盒照片,还将自费购买的十几款盲盒拿到会场,一一打开传看。
“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您觉不觉得考试就像抽盲盒,运气好了考分就高,运气差了考分就低?”任丘市人大代表、麻家坞二村小学教师郭祉祺说,孩子们的想法很让人担心,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自己努力,怎么能和运气挂钩呢?
孩子们热衷于购买盲盒,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攀比心理。“我校有一名学生,因为沉迷于盲盒消费竟然开始偷窃……”听证会上,任丘市某小学校长舒占士痛惜地说。原来,2021年秋季开学不久,五年级学生王明(化名)为了集齐一套游戏人物卡片,不停地购买盲盒,零花钱都用光后,就趁店主不注意去偷。由于偷来的盲盒里卡片还不是自己想要的款式,王明再次偷盗,当场被店主抓住。考虑到涉案盲盒价值不高、王明认错态度好、其家长又积极退赔损失,店主没有报案。
听证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最后,听证员同意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整治盲盒乱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加强对校园周边玩具、文具盲盒市场的监管,能不能尝试诉源治理?”听证员建议,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两次“回头看”,盲盒市场走向规范化
“以学校周边超市、商业中心文创店等未成年人活动区域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盲盒市场专项检查,发现夸大宣传、侵犯知识产权和肖像权以及商品是‘三无’产品等问题盲盒的,及时依法依规处理。”今年3月28日,任丘市检察院结合调查取证情况和听证员们的评议意见,分别向任丘市市场监管局、教育体育局和沧州市教育局华北石油分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详细分析了盲盒经营存在的六方面问题: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造成资源浪费,有的盲盒外包装用语违反法律规定,有的盲盒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肖像权,有的盲盒产品质量低劣、价格虚高,侵害了未成年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