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2021年11月新修订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2022年1月,北京市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建立完善家庭养育补贴制度”。
多位人口学专家表示,从目前实施或计划实施的补贴政策看,各地育儿补贴金的额度并不高,由于生育率普遍低迷,政策所需资金成本应该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是否出台育儿补贴政策,地方主政领导的思路尤为重要。而一些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财政情况也是各地政府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界面新闻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截至目前,除了攀枝花,还有甘肃临泽、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湖南株洲、浙江龙湾、河北邯郸峰峰矿区、云南省和黑龙江大兴安岭等地已出台或计划出台生育补贴政策。此外,界面新闻了解到,全国还有多个市县也正在制定类似政策,但一些地方因与当地人大、职能部门存在分歧,暂时难以推出。
从已公布的政策看,多地后续跟进的育儿补贴金标准普遍有所提高,补贴发放形式也更加多样,有的逐月发放,有的是一次性发放。不过,补贴对象几乎都限于二孩和三孩家庭。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认为,育儿补贴金标准和发放形式不同,显示政策制定者对如何搭配资金能起到更好的鼓励生育效果,经过了深入考虑。有分析认为,一孩是“刚需”,所以并不在多地的补贴政策范围内。但何亚福认为,一孩也应该纳入补贴,育儿补贴应该累进制,比如一孩每月补贴500元,二孩补贴1000元,三孩补贴1500元,如此或许更有效果。他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育儿补贴政策。
2021年9月,甘肃省临泽县印发《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产妇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津贴;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每年分别发放5000元和10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三岁。
对于为何出台该项政策,临泽县卫健局一位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解释,中央出台三孩生育政策后,县级领导非常重视,与周边其他县(区)相比,临泽人口规模下降比较快,虽然临泽县以农业为主,但还是迅速制定了鼓励生育的政策。而且,该县财政局经过测算认为,育儿补贴所需资金财政能够承担。
截至目前,一次性补贴标准最高的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近日,《大兴安岭地区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兴安岭地区户籍且在本地区工作生活的夫妻,生育第三个孩子给予一次性奖励金2万元。生育二孩每月发放300元育儿补贴,生育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云南省是目前唯一一个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育儿补贴金政策的省份。2022年9月16日,云南省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将对本省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之所以率先在全省范围推出育儿补贴政策,并不是因为云南省人口形势较全国更具特殊性,而是“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高位推动”的结果。他表示,除了育儿补贴,在分娩、托育等方面当地也有不少重要举措,“云南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
如何看待育儿补贴效果
从世界范围看,不少生育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均推出了生育补贴金政策。但其对生育的刺激作用和效果,学界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2021年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讲师陈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梦皙等人发表《国外生育支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一文指出,从瑞典、法国、英国等13国的分析数据来看,对于生育率远未达到更替水平的国家,各种形式的现金津贴,对生育行为的激励效果都很明显。现金津贴配合育儿假、日托中心建设等多类型政策组合效果更为显著。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朱荟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对英国、瑞士、捷克、匈牙利等15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有过研究,他们发现,具有“去家庭化”性质的托幼服务对欧洲家庭生育决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具有“家庭化”性质的现金补贴并未产生预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