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攀枝花的育儿补贴政策实施已满一年,随着越来越多地区推出类似政策,该项鼓励生育手段成效如何,也引起了各界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3月底前,攀枝花市发放了第一笔育儿补贴金,共计95万元。此次共650户家庭领到育儿补贴金,其中三孩家庭90户,二孩家庭560户。这一数据的覆盖范围为2021年6月12日,即政策生效至当年底的半年多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申领的人数并不能反映育儿补贴政策效果,因为该政策于2021年6月12日施行,按规定只有子女出生后才能申领,这意味着去年申领育儿补贴的家庭,在政策出台前就已怀孕。据此,育儿补贴金的政策效果,应体现在2022年4月以后出生(即2021年6月12日政策实施后怀孕)的二孩和三孩数量上。
攀枝花市卫健局尚未公布育儿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市的申领数据,但攀枝花市3个区(县)卫健局向界面新闻提供了各自辖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初步推算,在各自区(县)内,2022年申领育儿补助金的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于去年,但并未出现明显激增。多位卫健委人士表示,群众虽然欢迎育儿补贴政策,但“普遍的反应是,500元钱只够买纸尿裤。”
攀枝花市东区人口有41.1万人,是该市5个区(县)人口最多的一个区。该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去年下半年该区申领育儿补贴的二孩和三孩家庭为80个。2022年截至目前,东区申领育儿补贴的家庭有140多个,以此推算,到年底符合条件的可能有一百六七十个家庭,今年出生的二孩和三孩人数与去年相比持平或略高。
相比之下,攀枝花市人口最少的西区只有13万人,生育情况也类似。西区卫健局相关人士介绍,该区去年出生人口为294人,其中二孩115人,三孩及以上孩次4人。今年截至目前,申请育儿补贴的家庭有50多个,预计与去年持平或略高。
该人士特别指出,在申领育儿补贴的家庭中,“99%都是二孩家庭”,由于三孩人数太少,每次制作统计条形图时,“三孩数据都看不到线条”,这一现象并未因育儿补贴政策而改变。
究竟有多少家庭因育儿补贴政策而决定生育二孩或三孩?目前尚无可靠数据支持。“想生的没有政策也会生,不想生的有政策也不会生”,这是卫健系统人士的普遍感受。
育儿补贴虽然已打入账户,但陶女士并没有去查看账号。“这些钱买奶粉都不够,我生二孩也不是因为补贴政策。”她说。多位攀枝花市二孩母亲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并称她们身边也没有人因育儿补贴政策决定生二孩或三孩。
陶女士原本以为,“多生一个就是多张嘴吃饭”,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超出她的预期。孩子每个月仅奶粉钱就需要1000-1500元,此外还有衣服、玩具、纸尿布等开支。不久前,孩子和家人生病住院花掉1万多元,这超出了她产假结束后上班至今的全部收入。“如果育儿补贴能发到18岁就好了。”她说。
杨成钢表示,目前各地发放的育儿补贴金,尚不足以让生育家庭感受到高昂的生育成本有所缓解,鼓励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如果没有育儿补贴政策,“生育率下降可能会更快”。总之,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生育,反映出了地方政府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的态度,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友好生育的氛围。
但他也指出,构建支持生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比如婴幼儿3岁前入托,7岁后入学,以及女性职业受影响所付出的“隐性成本”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中央统筹、部门协作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