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神奇麻麻木小暖!
幼儿园开学才半个多月,邻居家的俊俊就说什么也不去幼儿园了。
俊俊哭着告诉妈妈,在幼儿园有人抢自己的玩具,有人推自己,前几天户外活动,还有人“故意”绊倒自己。

俊俊妈妈一听就火了,马上带孩子去找了老师和园长。
可是俊俊妈妈看完所有的监控录像发现,事情好像和儿子说得不太一样。
儿子被绊倒,对方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儿子跑过去的时候没有看到人家伸出来的脚,自己摔倒了;
被别人推,也是大家在做游戏,玩耍中无意识的推搡而已。
知道真相后,俊俊妈感到非常尴尬,连忙和老师道歉。

为啥俊俊会有这样的认知,总觉得别人在欺负自己呢?
原来啊,妈妈一直对“校园暴力”特别敏感,生怕儿子上学后被人欺负,从俊俊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就每天在问“有没有人打你?”“有没有欺负你?”
慢慢地,俊俊就被妈妈的教育潜移默化了,认为只要别人推一下自己,就是在欺负自己。
园长听完俊俊妈妈的解释后,哭笑不得,于是耐心地给俊俊妈妈上了一堂关于幼儿园校园暴力的课。
想让孩子不被欺负,首先家长不要吓孩子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被欺负,就很容易做出俊俊妈这样的举动,每天不停追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慢慢地,孩子就会过度关注自己是否被欺负了这件事,他们会误认为一切让自己不愉快的行为都是欺负自己,性格会变得一惊一乍,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的剧烈反应。

还有的孩子被问烦了,就会应付家长“撒谎”说昨天被老师推了,今天被同学打了。
所以,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不要没事儿就“吓”孩子,在孩子心里制造不必要的恐惧。
如果幼儿园的孩子真的被欺负,大多会在日常的行为、表情上看出来。比如
一提幼儿园或者某某老师、某同学,孩子就会紧张或者面露恐惧;
突然变得沉默,性格变得不稳定;
晚上会做恶梦;
特别黏人,特别是对妈妈,总是跟在妈妈身边;
拒绝上幼儿园等等。
如果孩子有这些行为,家长就可以合理怀疑孩子是不是被欺负;如果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去上学,家长就不要多心吓唬孩子了。

不管是家长孩子是孩子,都要学会区分什么才是“欺负”
不是所有的推搡争抢都是“欺负”,特别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这都不是判断“暴力”的标准。
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几乎是没有原则和尺度的,所以他们的很多行为是很难把握好分寸的。
你在搭积木,恰好我也需要红色的圆形积木,孩子的第一直觉往往就是伸手“抢”过来;
你在用蓝色的蜡笔,恰好我也需要,孩子可能伸手就从你手里“夺”走了;
也许我只是想从你身边过去,就伸手推了你一下。
这些在大人眼里的“明抢”和“打人”,对于孩子来说,大多数就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没有任何含义。

所以家长要知道,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宽容的范围要适当地扩大,而不必事事较真,认为孩子是恶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