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之后,如果孩子遇到类似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必须明白这才是对方故意的欺负行为。
所以,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区分到底什么才是暴力行为,而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吃亏了,被欺负了。
最后,孩子总是风声鹤唳,以“被害者”自居,对成长没有半点好处。

教孩子学会用正确方法应对暴力
“你打回去啊!”面对孩子被欺负,这往往是大多数家长教给孩子的方法!因为“打回去,可以让对方知道自己不好惹,以后就不敢欺负自己了”,然而打回去一定对吗?
家庭心理学家杰拉德R.帕特森和李察A.利特曼,曾做过一个关于儿童攻击行为和行为强化的实验。
他们通过分析2583次幼儿攻击事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被攻击后选择打回去,通常会造成两种结果。
第一种,孩子反击成功,真的会减少被欺负的次数,
另一个则是负面结果,就是当孩子打回去后,一旦成功,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会因此品尝到暴力的甜头,甚至在以后的行为中会不自觉地使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因此成为暴力儿童。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会出现第三个后果,就是孩子受欺负的程度更严重了!
特别是进入小学中学后,第三种情况的比例就会增加,因为“打回去”会让谁也不服谁,最终让简单的事情不断恶化,所以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打群架的情况。
更何况对于一些性格温和,偏软弱的孩子来说,“打回去”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结果,孩子一边被同学继续暴力,一边被父母责怪不敢打回去是没出息,孩子反而要经历双重的压力。
所以家长一定要冷静面对,而不是单纯地用“打回去”搞定!

孩子从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一共15年,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家的孩子一定不会“被欺负”,父母不可能一直帮孩子处理,所以想让孩子不被欺负,最重要的是从幼儿园开始,手把手教孩子识别什么是欺负,掌握正确应对的方法,比如果断拒绝,冷静回击等等。
家有幼儿园的娃,不妨带孩子多读几遍《学会大声说“不”》。这是一套教孩子识别欺负,懂得反抗,学会求助,保护自己的好书。

- 教孩子正确识别什么才是被欺负
有的孩子过于敏感,有的孩子过于迟钝,这都不是好事。这本书就用了8个场景做例子,告诉孩子,哪些行为属于欺负人的范围;当你被欺负的时候,你会有哪些感受。既保证孩子不会变成惊弓之鸟,也保护孩子不做被人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 教孩子正确应对被欺负
教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被他人左右。
教给孩子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教孩子守护底线,学会拒绝。
告诉孩子被言语霸凌,绝不妥协;
让孩子明白,原来面对我不喜欢,不舒服的情况,回击的方式不是只有“打回去”这一种,我也可以主动拒绝,也可以主动破局,缓和气氛,按照书中教我的方法,处理的更加妥当。

这套绘本共有8册,一本一个场景故事,代入感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情。
读这本书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对孩子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