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婚姻不顺 经历人生大喜大悲,双重心理压力
我,新手妈妈,31岁,在婚姻最脆弱的时候喜得贵子,手忙脚乱,心情复杂,轻度产后抑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经历人生大喜之后,在我坐月子的第27天,妈妈突然离世,是自杀。
一边手足无措的照顾婴儿,一边心急如焚的抢救母亲,真的身心俱疲。
在产妇42天例行复查时,我认真填了一份调查问卷,医生皱着眉头,建议我去精神卫生中心看专业心理医生。还跟我老公强调了一遍,一定要记得带我去。
在失去母亲这件事情面前,产后抑郁对我的伤害,简直微不足道。我知道,没有哪个母亲,在初为人母时是容易的。其实,轻度产后抑郁很常见。
我妈,1968年-2022年,吃了一辈子苦,却很少享过福。她从小家里排行老大,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长姐如母,初中毕业就开始帮姥姥姥爷挣钱养家,照顾弟妹。22岁嫁给我爸,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一辈子清贫。53岁已得孙子女和外孙子,日子也渐渐好转,儿孙满堂,她却选择了喝农药自杀。
作为女儿的我,心理变化由伤心,到自责,再到懊恼,直到自卑。
我还记得,最后一次去看她,她还在做着过滤血液的透析。我握着她已经发肿发黑、苍老粗糙的手,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祈祷着奇迹的发生。次日夜十点半,抢救无效,医生说尽力了。出殡家人没让我去,说孩子要紧。
孩子,至今是我的救命良药,小小的身躯,却一直给予着我最强大的力量。
有一天,陪儿子玩耍,他一不小心抓了我一下,疼得我流下泪来。其实一会儿就不疼了,但泪却止不住。我发现,当我在儿子面前哭泣的时候,他会放下手中的玩具,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很快,表情凝重,眉头紧锁,嘴一撇,哇一声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真的被惊到了,是被惊醒了。那个白天强忍悲痛,却总是在梦里哭泣的我,不该再这样下去了。
你说人到底为谁而活,当你能量不足的时候,就该找个依靠。我儿子,就是我的依靠。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不该萎靡,该振作。
心灵受到创伤时,及时发现隐患,正视问题尤为重要。有时候,时间并不能完全治愈那些被自己刻意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伤。对,就像一道伤疤,最开始不敢忍痛将酒精浇上就匆匆缝合,你以为就没事儿了。当血肉从内里开始腐烂,再光鲜的皮囊也支撑不了多久了。一样,当心灵受到创伤,选择视而不见,刻意回避,推脱给时间去治愈,只会让内心深处的阴霾越积越多,直到今后被不经意的一件小事点燃,压垮。
我想,我妈当初做那个决定时,应该也很痛苦吧。她忍气吞声了一辈子,少年时为弟妹活,青年时为家庭活,老年时为子女活,从来都不曾看到自己,重视自己。
而能拯救自己的,从来就只有自己。就应该心怀希望,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
我儿子,就是我的希望。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力量。
我知道,现阶段仅凭我自己的意志力,是无法快速地从难过的自卑的情绪中走出来。
于是,我先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找了心理咨询师,做了心理辅导(在这里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建议,每个城市都有为市民提供的公益心理咨询热线)。
我找到两三个知己的朋友,聊了聊心中的苦闷。当有人能耐心地听你诉苦,并且循序渐进地开导你时,心情会好很多。
我还将几本心理健康方面的书,放在床头,每日翻看。还有一本《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目前,我还没有去找心理医生就诊,这段时间看书对我帮助很大,我感觉自己的情绪稳定了很多(假如你的情绪真的糟糕透顶,严重到长时间不能吃饭,不能睡觉,甚至有一些控制不了的行为,建议还是要去看医生,配合药物,积极治疗。因为据我爸回忆,我妈最后那段时间的状态就是这个样子,靠言语规劝收效甚微)。
昨天晚上我大哭了一场,因为前段时间我很少出门,尤其是怕碰到熟悉的亲戚邻居。万一不小心碰到了,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敷衍一下匆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