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宝宝哭闹,我打算带他下楼转转。刚到楼下就碰到了我妈的一个邻居朋友,能看得出她也很难过。前段时间但凡碰见了,都是匆匆而过,怕交流多了触景生情,也怕外人难免猜测原因,是不是子女不孝,这一度让我感到自卑。当时,我依旧打算匆匆离开,她却主动向我打招呼“这是要带孩子出去玩儿呀”邻居阿姨当时的笑容就像一束带有温度的阳光,照进了我心底。我也回了个笑容“是啊”。
当天,后来我见到的每一个人,小姨夫、小叔、三表叔都在向我表达着关心和问候“最近怎么样?”“一个人带孩子适应吧?”“天快黑了,早点回家”……现在想来,可能是昨天我把自己的心门打开了,才让这么多阳光照了进来。之前,我都是心门紧闭,所以感受到的都是自认为的,别人的恶意,没有一丝丝温暖。
在路边,我还碰到了我爸。我们平常不在一起住,他自己一个人住在菜园的小房子里。我们也商量过搬到一起住,相互有个照应。但大家都很别扭,后来索性就各自生活了。
我跟爸爸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爸总是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有时目光碰到一起会有种莫名的尴尬。我也解释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们俩都是心疼和牵挂着彼此的,只是很少表达。可能从小都是我妈管教我和弟弟,有什么心事从不跟爸爸讲,所以没那么亲密。
这段时间,他一个人过得也很辛苦,让人心疼。我有宝宝和老公的陪伴还好受一点。我和老公也经常带些吃的用的给他送过去。
其实我还是想一家人能够住到一起,彼此温暖,才有家的感觉。
带着孩子转了一圈回到楼下的时候,碰到经常在楼下树荫乘凉的两个大娘。她们热情地迎上来跟我打招呼,又逗了逗宝宝说“多乖的孩子呀,怎么总是听到他的哭声呢?”我说我一个人带他,有时候不得不走开一会儿的时候他就会哭闹。大娘说“闺女你也是可怜,你妈妈的事儿我们也很难过。怎么没人帮你看孩子?”我说爸爸不住一起,公婆在老家要照顾90岁的爷爷,对象白天要上班,所以只能自己来了。大娘说“闺女,你现在不上班全职带孩子,就踏踏实实带吧,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最起码得到三岁上学。平常你就多下楼找我们玩儿,喊个大爷大娘,慢慢地就都认识了。总不能让孩子老哭,听着怪心疼的”“你也不容易…”其实当时我委屈的情绪瞬间就上来了,大娘叮嘱完转身离开的一瞬间,我的泪奔涌而出。
是啊,让自己走到人群中去!孤独,容易让情绪变得更低落。一群人帮助疗伤,总比一个人默默地舔舐伤口要好起来的得更快吧。
还有,我心爱的宝贝,他爱哭,爱笑,爱淘气,也爱黏人。
就这样吧,可以每天看着他一点点的成长变化,从婴儿模样,到会和我说话,再到会翻身,会坐,会爬。如今才七个月大的他,完全是一个拥有独立情感的小大人,能和我咿咿呀呀地聊上一会儿了。
抑郁症,一个在当今社会出现频率越来越多的词语,一个杀人于无形的疾病,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了。包括本人和家属,心里有郁结别再默默忍受,视而不见。要争取在即将变成抑郁症之前,及早发现,及时止损。
最后,祝福大家,都能够身心健康,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