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真相:女人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该提问来自《使命心理学网络课第二十二期》
问:我曾经很想要小孩,现在又不想要了,我很担心以后自己观念会又发生改变。
现在是很坚定地不想要,因为养育太消耗精力,会占用我很多时间,而且我担心生完孩子后身材很难恢复,但我又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想出去玩,不想再有一个人来参与进我的生活
父母、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也想要我早点生,说早点生以后才有精力带,担心以后会后悔。
我现在就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以后后悔了怎么办?
答:
女主不用担心,大概率是会后悔的。但甘蔗没有两头甜,不能今天想享受了就出去玩、自由自在,改天后悔了也不痛苦。
要么是现在受苦,要么是将来受苦。
我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回应。
一,活在当下。
其实后悔不后悔,是一个能力问题。
女主如果有不后悔的能力,就能够活得自在;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就会前怕狼后怕虎。
我经常讲一句话:“活在过去的人容易后悔,活在未来的人容易焦虑,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是幸福的。”
活在当下,也是一种能力。后悔和焦虑是一种活在当下能力低下的表现。
女主就是典型的既后悔又焦虑的状态。“万一今后不能生,怎么办?”这是典型的向未来投射。
一会儿投向过去,一会儿投向未来,是没有办法活在当下的。
当然,活在当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不断锻炼。
怎样锻炼活在当下的能力呢?在日常生活中,冥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我能够感受到女主很想去看看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很想创造一些丰盛的体验。
所以对女主来说,除了锻炼活在当下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去看看这个世界,创造丰盛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之后,女主可能会有更好的决定。
二,习性。
因为女主现在很多想法都是一些焦虑,比如担心将来身材走形不能恢复怎么办?担心以后不能生了怎么办?担心以后后悔怎么办?
其实,这都是女主现在的习性。
什么是习性呢?
我来科普一下,按照我们【使命心理学】来讲,人的体内有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情感、行动。
理智的部分是习性,就是我们身上所有的习惯;情感是天性;行动是身体。
女主现在思考的问题全是习性问题,习性问题在我来看都不值一提。
因为习性的问题,是可以境随心转的。比如,也许在今晚之前女主还觉得丁克很有道理,但遇到一个能量高的人,可能三分钟之内就会又觉得生一个孩子也挺好的。
这些都是一些可以被改变的认知,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连接自己的身体和天性。
为什么女主内耗很严重,为什么做不了决定?注意,接下来这句话请女主背诵:
因为理智和身体一直在对抗,理智不相信身体。女主的理智在说“你生完孩子之后身材会走形”,但身体很排斥“不,我觉得我能”。
习性是一直会变的,如果理智和情感能做到整合,就会发现自己想要更多的体验,因为这是一个人生命整合的过程。
听着是不是很有道理?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女主不要听这些道理,需要去体验、倾听自己的身体、学会相信自己的身体。
那么,怎么相信自己的身体呢?
我能够感受到女主和自己的身体是隔离的,女主有很多念头,是一个活在念头中的人。
女主先不要听脑海中的那些声音。那些声音都不重要,先放下那些声音,做一些连接身体的练习。比如最简单的跑步、瑜伽、冥想、跳舞等等。
再送给大家一个比喻,按我们【使命心理学】来讲,一个生命就像一辆马车,马车就是你的身体,那匹小马就是你的情感,司机就是你的理智。
女主过去放太多的注意力在司机那里,现在要放一些注意力在小马那里,关注一下自己情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