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个贪了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却住着破房子,吃着炸酱面的贪官赵德汉吗?
他别墅里的现金,堆满了冰箱和床铺,却依旧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着土气便宜的衣服,骑着电动车出行,甚至连掉在桌子上的饭粒他都会吃掉。
尽管人前显贵,名利双收,但从小物质的匮乏,让他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也难怪他在赃款被查封时会说:
“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赵汉德的案例告诉我们:
真正让我们一无所有的不是贫穷,而是心穷。
毕竟,人穷穷一阵,心穷穷一生。

用爱滋养,
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有人说,自卑和匮乏感是穷人家庭无法摆脱的宿命。
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孩子的内心是富足或贫瘠,与父母的经济能力关系并不大,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态和教育。
出生于农村的网友@小洁 ,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小洁家是贫困户,父母靠收废品为生,这是小洁从小就知道的事情。
小洁的父母告诉她,虽然他们家并不富有,但不必为此觉得丢人,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满足的,家里人都会尽量满足她。
衣服不是新的,但一定熨得平平整整;鞋子也不是新的,但每次都擦得锃亮。

小洁读完初中后,弟弟也要读小学了,家里交不起学费,得和外人借。
小洁的姑姑们都劝她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可小洁的爸爸却执意让小洁继续读书,只因为小洁想读书。
他给小洁淘了个二手书包,洗得干干净净,又给她用熨斗烫了一身新衣服,告诉她:
“供你读书是爸爸妈妈的义务,好好读书是你的义务,不要觉得自己有愧疚感,虽然现在我们家比较困难,但你要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
爸爸妈妈会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考上大学,以后去大城市工作,见识外面的精彩世界,你就会知道,外面的机会其实比你见到的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