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一项新职业,是从事家庭教育知识传授、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等的专业人员。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家庭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实践技能,帮助和指导家庭成员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上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改变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建立孩子的德行和责任,成就孩子人生,助力幸福家庭。
一、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当孩子缺乏必要的心理营养时,一般会出现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分别是情绪、社会化以及偏差行为。
1、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有很大的起伏,爱发脾气,并且也会因为情绪而影响周围的人。
2、不能社会化:指的是孩子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适应社会。当一个孩子出现社会化问题时,通常表现为没有办法交朋友,不能融入社会,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相处。
3、偏差行为: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和良俗的行为。通常在孩子身上表现为咬指甲、揪头发、拖拉、磨蹭、厌学、叛逆、玩手机、打游戏和网瘾等,严重者会有自伤、自残、 抑郁、抽动症、多动症等精神方面的障碍。
二、心理营养
由萨提亚导师、亲子教育专家林文采博士(马来西亚华裔)提出的育儿理念。她将人与植物生长类比,认为人就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等。
1、无条件接纳:孩子在出生后的0-3个月什么都做不了,完全需要人的照顾,即使他什么都不能、不会、不可以做,但是妈妈仍然去爱他、满足他。所以那个时候是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一切,而正是因为“你无条件,我接纳你”,这就叫无条件接纳,是妈妈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心理营养。2、生命至重:
生命至重则是指:让孩子感受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孩子出生后,母亲由于体内苯乙胺的分泌,当孩子哭闹有需要的时候,母亲都会不顾一切地去照顾孩子。即使孩子小看不见,但是所有的感观让他知道当他有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得到回应和满足,他就会收到和感受到“生命至重”这个心理营养。
3、安全感:
是指孩子出生后的4个月 —3岁期间,从重要他人之处得到的心理营养。在这3年中,孩子需要妈妈给他很多安全感,直到他准备好分离。因此,充足的安全感是未来孩子与妈妈分离、能够独立自主的基础。
(注:“重要他人”指的是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的人,通常都是妈妈,其次是爸爸,然后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姆阿姨等。)
4、肯定赞美与认同
3-6岁的孩子,在有积极良性行为时,相对而言,更需要爸爸的肯定、赞美和认同。在这个时间段,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认同更能够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足够的肯定赞美认同的孩子不太会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缺乏的孩子则会在一生中不断寻求他人的肯定赞美与认同。
5、模范
孩子在6-7岁时,大脑会把重要他人的言语行为声音像录像机一样拍下来记录在大脑中,所以从6岁开始,每个孩子就开始大量吸收自己重要他人的信息,来作为他能去学习模仿认知的对象。
三、生命的五朵金花
当孩子的五种心理营养都被满足时,就会发展出人类的五大天性, 也被称为生命的五朵金花,分别是爱的能力、联结的能力、价值感、 独立自主以及安全感。
1、爱的能力
就是能够得到爱也能付出爱的能力。当一个人有人爱会感觉到幸福,能够去爱别人也会感觉到“施比受更快乐”的快乐。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他可以去爱,或是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爱他的话,人立刻就会感觉到痛苦,似乎会像行尸走肉一样,甚至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
2、联结的能力
人是社会性、群居性动物,天生渴望与他人联结。如果一个人与周围所有的人都无法联结,就会感觉到孤独和痛苦。所以孩子需要通过联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父母、有朋友可以玩耍、聊天。
3、价值感
价值感是指人能够认可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和尊重。有价值感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反之,则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没有自信。人会不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会想要追求自我的实现。所以孩子做事也需要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