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妈妈),内化到心中,让自己“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imgq8.q578.com/ef/1112/53e21da14532eb28.jpg)
![](//imgq8.q578.com/ef/1112/b31eea7b77a0dfa2.jpg)
当内化完成以后,孩子对外在事物的执着就会降低很多。
比如在重要关系中,孩子开始能够容忍一定的分离与忽视,因为他们“心中已经住着一个爱的人”。
相反,那些难以容忍分离和忽视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心中没有住着「内在的你」,所以需要一个「外在的你」时刻陪伴在身边。
换而言之,当孩子“心中住下了一个爱的人”之后,他对孤独的承受力就高了很多。
幸运的是,影片中的维娅,在4岁之前,弟弟尚未出生时,曾经获得过父母、奶奶完整的爱与陪伴,心中已经“住下了爱的人”。
![](http://imgq8.q578.com/ef/1112/53e21da14532eb28.jpg)
也因此,
后来她即便时常因为弟弟被父母忽视,深感委屈,也从不会将委屈发泄给弟弟,
而是先用自己的方式(写日记,与朋友交谈)去消解委屈,然后再去面对弟弟。
因为被爱过,所以她能像父母一样将爱传递给弟弟;
因为孤独过,所以她能像同伴一样理解弟弟的孤独。
![](http://imgq8.q578.com/ef/1112/b31eea7b77a0dfa2.jpg)
② 被允许做自由的孩子:
你可以自由选择,面对弟弟的姿态
影片中有一幕:
在维娅3岁生日的时候,全家人围在一起为她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