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我‘毕业’了!”
试管路漫漫,终于看到了“两道杠”,以为“毕业”了。没想到返院检查后,医生却说已经“胎停”。
做试管的姐妹,或多或少经历过或听说过胎停,让人空欢喜。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才好?我们陆续为大家推出“胎停以后怎么办”系列生殖健康科普,从原因、诊疗方法、下次备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为您揭秘“胎停”。

自然流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于孕路艰辛的试管孕妈来说,这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近年,因为平均生育年龄延后,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妇增多,孕妇不良妊娠的风险增加,且既往流产次数是复发性流产的预后影响因素,2020年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和2022年复发性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均建议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前流产定义为复发性流产,建议再次妊娠前进行干预。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前状态(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男方因素以及环境心理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复发性流产的具体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排除以上因素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系统的病因筛查,但对于仅有1次流产史的患者,除非有明确家族史或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推荐进行全面病因筛查。
那么应该如何干预?需要做哪些检查?怎么样才能将下一次怀孕再次流产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今天就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妇科医生为您讲解。
需要进行哪些染色体或基因筛查?
推荐复发性流产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推荐对流产胚胎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有条件可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
对于自然流产1次,高龄、有基础疾病、有家族遗传病史,直系亲属中有复发性流产病史者,酌情选择夫妻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流产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于不能排除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或考虑CMA检测深度不足、检测结果无法解释等情况时,可行全外显子测序(WES)或者全基因组测序(WGS)检测。但目前对于复发性流产是否行WES或者WGS检查,国内外专家意见还不统一。
解剖结构异常因素的筛查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