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拿唱歌、画画来说,有多少孩子热爱这个,但是又有多少思想比较传统的家长能够支持孩子学这个呢?他们认为从事这些艺术行业是不务正业,认为学这些爱好不好找工作,不如当医生、老师、会计等工作稳定。
事实也的确如此,成为歌星、画家是有很多因素限制的,并不是有这方面天赋和能力的人,最后都可以功成名就。比如《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老画家贝尔曼,他为了挽救一位年轻穷困的女画家琼西的生命,冒着风雨画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幅画——一片叶子,他画得十分逼真,以至让那个年轻女孩没有发现叶子是假的。你能说贝尔曼画画能力不够出色吗?可是他的一生依然落魄潦倒,只因成为画家是需要很多机遇和条件的。
唱歌方面,有多少人在北京做流浪歌手?周杰伦的成星之路又容易吗?
有时父母帮我们做出的决定只是在阅尽社会百态后,帮自己最爱的孩子做出的慎重选择而已。难道父母不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吗?希望,只是他们更懂得社会。所以,有时父母帮我们做出了违背我们心愿的决定时,不要一味地抱怨他们。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不会为生计而发愁。所以此时可以采用朱光潜大师说的另外一种办法——选择一份较稳定的工作,在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先谋生存,再图兴趣的发展。
三、你真的能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如果上面两方面我们都不考虑——经济允许,就业也允许,那么我们可以再想想自己是否能在自己的兴趣上做出成就来。有多少事情,我们曾经热情高涨,可是很快,三分钟热度就过去了。小到一个计划本、兴趣班,大到一个年计划和理想,有多少人能为之矢志不移?
看看吧,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学过特长能够坚持下来?那些不怕枯燥和辛苦,咬咬牙坚持下来的,终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能坚持不懈的,父母一般也会支持;可很多人总是兴趣不断转移,尤克里里、吉他、钢琴、跳舞……最终半途而废,浪费了不少钱财不说,对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他自己也没有底气说个清楚。
所以有时不要一味只怪父母不支持自己,还要想想自己是否为兴趣付出了足够多,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
另外,如果想按自己兴趣择学择业,除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兴趣坚持不懈地学好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说不定兴趣多了,就可以从中找出既方便找工作,也是自己热爱的一种来。比如林徽因,众所周知她热爱文学,文学成就斐然,是一位作家,可是她的主业呢?却是从事建筑行业,是我国建筑学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做出了贡献。
不过,如果对某一项专业确实不感兴趣或者性格完全不适合那个专业,那么可以平心静气地和父母沟通一下,摆明利弊。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专业去学习去工作。“不能赶着鸭子上架”的道理父母肯定明白,不会硬逼着你去学根本不适合的东西。怕就怕两代人不肯好好沟通,谁也不理解谁,最终酿成两败俱伤的局面,正如开头的那位男生。
社会是残酷的,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择学择业当然是好的,但是身为平凡人的我们要多方面来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的需求,自己能否坚持等等。生而为人,我们有时不能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腔热情。
当我们身处没有退路的选择时,我们可以立足现在,学好所学知识,学一行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毕业于名牌大学中山大学的杜杨不也是可以放下身段,在职业的空窗期先开着摩的,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他先养活自己,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了说英语最好的摩的司机。
毕业于北大的陆步轩喜欢写作,报专业时选择了自己所爱——中文,但是工作后并没有依然按照自己的兴趣找工作,而是最终选择了做屠夫,先让生活好起来,因为他不再是只需图自己快乐的小孩子了。为此受过人们的非议,说是浪费了学历,给北大丢了脸。可是他把屠夫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也可以不忘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书啊,所以在2016年4月19日上午,北京农展会上,陆步轩把自己的新书《北大屠夫》签赠设在了展台里,一边是黑猪肉农产品,一边是他的新书,这岂不是一片很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