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收到陕西渭南市的一位母亲的求助,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今天分享给大家,当孩子叛逆犯错,如何沟通他才听得进去?
她说:“自己儿子上六年级,在孩子写作业方面,有的时候脾气会很暴躁,会跟他发火、会贬低他所取得的成绩,会拿他和别人比较,在发脾气的时候,他总是默默不语,总是流眼泪、不说话,你问什么他也不回答,可是他这样只会更生气,还有就是我和他爸爸恐怕是注重孩子的成绩多一点,孩子的爸爸也是急脾气,如果犯同样的错误,他爸爸就会很生气地训斥,而孩子还是一样默默不语,就是流眼泪什么也不说”。想咨询您,怎样才能控制好我们家长的脾气呢?

这真是一封让人焦虑的信,在信中感受到了她认错的姿态,也读到了一丝丝的回忆,这说明她也认为这样对孩子是非常不应该的,但是令人焦虑的地方是他和孩子爸爸都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情绪,在我看来,她俩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暴露了三个问题:
第一、他们无法理解孩子的反应,为什么总是默默地流泪呢?
第二、他们不知道除了对孩子发脾气还能怎么做。
第三、他们夫妻俩都不清楚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先讲两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天带女儿去参加一个比赛,女儿可能是因为紧张答错了一道题就被淘汰了下来。当时这位父亲脸色很难看,女儿低着头灰溜溜地走到跟前,希望可以从父亲那儿得到安慰和鼓励,可没想到父亲一张口就开始骂人,笨得像猪一样,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就答错了呢?来之前你不是说没问题吗?这个小女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默默地哭,眼泪一颗一颗地往下掉,好像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一样,任由别人指责。
我在一边儿看不下去了,走上前跟这个朋友说:游戏嘛,怎么还动气了呢?孩子答不上来不是很正常的吗?别再骂孩子了,没想到他是这么回答我的,我这哪是骂呀?这是激励他,让他长记性,以后就不会再犯错了。

这位父亲的辩解让我很吃惊,也让我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其实我们很多父母都分不清楚辱骂和激励的区别,他们以为辱骂和贬低可以让孩子长记性,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
不得不说这是亲子沟通当中最愚蠢的想法。不论在任何时候,孩子需要的都是鼓励。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成绩好你就夸他,成绩不好你就骂他,那么在孩子看来,你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太势利、太现实了?换句话说,一个孩子只有在成绩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表扬,这份爱是不是太残酷?也太轻浮了呢?

孩子是你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有被爱的权利,可是如果他只能以好的成绩换取爱的话,他的一生都将上演不幸。而鼓励则不同了,鼓励意味着不论在任何时候,孩子都能在父母那里获得最大程度的接纳和力量,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才是亲子关系得以成立的前提,有条件的爱,任何亲子关系都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这是为人父母的耻辱,或者根本不配做父母。

再来讲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台湾,一位母亲为了孩子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孩子读小学做功课的时候,母亲也坐在旁边陪读,如影随形。孩子口渴了,母亲给倒水,写错字了,母亲用橡皮擦擦去错误的笔记。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不进反退,后来母亲依然坐在孩子身边陪读,只是他把橡皮擦换成了皮鞭,这下更糟了,不但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萎缩。